房企轉變ESG經營模式 需加大專業人才培養
從宏觀層面落點到房地產,行業杠桿出清,很多房企的流動性危機皆從美元債暴雷開始,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融資信任度亦受到影響,房企“活下去”成為根本前提。今年業績會上,眾多房企開始關注ESG板塊,。
黃俊鵬認為,此時強調ESG很有必要,某些房企遇到流動性或者遇到政策管控,導致無法順利穩定下來。
為此,黃俊鵬建議,對于房地產而言,如果能夠把排放量降下來,建設低排放、高效、健康、舒適的居住產品,這是革命性的變化,時代給予的挑戰。
“原來的房地產公司都是重資產,確實占用了資金,未來中國不一定有那么多房子需要建設。例如,萬科、華潤等房企在提倡城市運營,碧桂園也在嘗試裝配式建造、機器人建造,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一個過程。”
國家層面對于“雙碳”的倡導,意味著整個大方向已經開始轉型。對于未來的房地產發展,黃俊鵬指出,行業不會消失,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地產一直會是支柱產業。只是,行業里的玩家會發生變化,這一輪房地產“三道紅線”,其實是行業正常篩選的過程,讓優秀企業脫穎而出。
為了形成房企ESG評價指標體系,黃俊鵬帶領團隊提出了“六力模型”,即產品力、運營力、創新力、產業力、管理力、公信力,以此為房企在ESG領域的拓展提供助力。
他認為,房企要盈利,產品是核心。其次,有了產品還要有所謂的產業,因為房企多元化經營、產業化是基于房地產原有業務的延伸。
例如,萬科將房地產開發延伸到城市運營、物業、共享辦公、智慧科技等,這都是圍繞主業的創新,相當于可以孵化出新的行業,為行業賦能,這是房企未來進化的方向——產業力。
此外,衡量企業發展基本面是否健康可持續的管理力、創新力、運營力、公信力都構成了多維體現企業發展的橫切面。
對于房企在ESG領域的拓展,黃俊鵬指出:
第一、加強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多參加行業標準的制定,制定游戲規則,進行合理信息披露。
第二、加強人才培養。做ESG的人,既要懂環境,還要懂業務。未來,房企應該進行所謂的能力建設,先從
試點、示范做起,做一些碳中和社區或綠色建筑,把雙碳融入自己產品開發,讓“負擔”變成產品競爭力。
此外,面對房地產“黑鐵時代”的到來,他對房企的建議是:改變模式,回歸常道,回歸“平凡人”。
第一,慢下來。未來中國除了發展較大的民營企業,可能都是央企的天下,選擇合理的定位,在供應鏈里找到自己比較舒服的位置,放慢發展速度。
第二,轉運營。 商業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可以反向給開發業務做一些補充和輸血。運營方向很廣,可以做城市及商業運營,借助房地產經驗,將服務進行輸出。
第三,做技術輸出,輕資產。只有在某個領域里做得相當優秀,且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才有本錢轉型輕資產。像以前單純拿地做開發企業或會被時代淘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