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SG還處于啟蒙期? 立法是個漫長的過程
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加快構建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的ESG評級體系,央企就應該承擔起主要責任,而且要做好表率作用。所以,今年4月,國資委成立社會責任局。
黃俊鵬指出,目前中國ESG領域最大的痛點:一個是規則問題,一個是標準問題。
“目前ESG測評權威度不夠,而且可信度不高,不夠‘嚴肅’,誰都可以評,各家機構評出來的差異甚大,有些企業對ESG的定位就是捐贈、種樹、做公益。”黃俊鵬指出,很多企業對ESG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但CSR和ESG是完全不同概念。
"企業目前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ESG領域通常歸到品牌部門,沒有融入企業戰略及經營業務。企業對ESG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將它做成一個核心競爭力,可以在政府和資本方面塑造企業的友好形象,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事實上,ESG涉及企業層面非常博大的范疇,而每個行業的盈利模式又存在差異,這對于框定ESG的標準或架構評價體系也增加了難度。2022年1月,上交所、深交所同步修訂了《股票上市規則》,增加了企業社會責任、ESG相關內容。
黃俊鵬所認同的邏輯是,需要針對特定行業設定特定的評價體系,并且多項配套政策相互匹配。
“以
綠色建筑來看,從2006年《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發布,經過了16年才逐步在各個省市完成立法。企業不會主動去做,央企也不見得有多么大的積極性去增加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力,必須通過強制手段讓企業實踐,ESG也類似。”
黃俊鵬認為,將來ESG要立法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要制定自己的游戲規則。像現在信息披露里的
CDP規則、GRI規則都是國外的。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規則、指標體系,把它變成行業標準,推動社會進步。”
為此,就房地產而言,他建議,在未來五六年,甚至兩三年的時間之內,看看是否可以強制做房地產行業碳排放信息披露,多少沒關系,按照標準披露就行。
“我們正在做房地產企業碳中和評價導則,里面便有房地產企業碳排放責任的劃分和計算方式,進而形成房地產企業ESG的評價標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