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強度和隱含碳交易
通過競爭力傳導的碳泄漏以及BCA的潛在效應由EITE生產排放強度的區域差異和國際貿易模式驅動?;?014年全球貿易分析項目(GTAP)中經合組織(OECD)和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實證數據,圖1-4說明了以上驅動因素。圖1顯示,國內間接排放占實際排放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在不同地區的排放強度差異更大。因此,僅基于直接實際排放的進口調整將大大低估EITE商品的實際總排放量。間接排放主要來自電力使用。雖然電力本身并不是一種廣泛交易的商品,但它在貿易中對排放的間接影響相當大。
將特定產品和國家的排放強度乘以雙邊出口流量,可以得出經合組織與非經合組織G20經濟體之間EITE商品所含碳的貿易模式。在非經合組織國家中,中國是迄今為止進口調整最重要的目標(圖2);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歐盟27國將從出口調整中獲益最多(圖3)。
2014年,從非經合組織國家到經合組織國家的EITE隱含碳出口分別占所有非經合組織國家排放量的5.3%和所有經合組織(基于生產的)排放量的7.9%。
總而言之,經合組織國家與非經合組織國家之間的隱含碳貿易規模相當大,非經合組織國家的EITE產品碳強度遠高于經合組織國家。這表明BCA有潛力在解決碳泄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大部分隱含碳來自間接排放,這意味著BCA的實施可能面臨較大的挑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