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日前發布了《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這標志著
碳市場擴容正式落地。將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何意義?為何選擇這三個行業?企業該如何應對
碳市場的擴容?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杜濤。
中國環境報:將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何重要意義?為何選擇鋼鐵、水泥、電解鋁這三個行業?
杜濤:鋼鐵、水泥、電解鋁這三個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裝備制造、航空航天、國防等領域。2023年,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產量分別約占到世界總產量的54%、50%、59%,凸顯了這些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重要地位。
同時,它們又都是高能耗行業,產量大也意味著能耗總量高、碳排放總量大。因此,這些行業也是我國
碳減排工作的重點對象。其中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水泥行業約占9%,電解鋁行業約占5%。把這些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可以將市場化手段與政府監管結合起來,對其碳排放情況進行實質性的監管和考核,有助于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這是此次碳市場擴容最重要的意義之一。
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通過
價格機制來推動碳減排的管理手段。企業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后,企業碳排放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生產成本、市場競爭力等,碳市場
價格調節機制能夠倒逼企業碳減排積極性,使其主動采取減排措施,獲取利潤空間。
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經濟壓力,對
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還持觀望態度。碳市場擴容后,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因為企業會發現,如果不進行技術創新就要投入更多資金去購買
碳配額。可見,碳市場擴容會促進企業增加低碳技術創新投入,進而推動企業
綠色轉型升級。
同時,碳市場擴容也有利于提高企業和公眾生態環境意識。這可以為企業將來制定碳減排戰略、建立
碳管理機構等打下群眾基礎,更容易贏得共識。
此外,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還面臨來自國際社會的碳減排政策壓力。例如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也稱“碳關稅”),對從其境外進口的鋼鐵、水泥、鋁等高碳產品征收碳關稅,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出口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成本低是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產品的出口優勢之一,但經測算,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如果這三類出口產品加上碳關稅,盈利空間將被大幅度擠壓,甚至不盈利。將這三個行業納入碳市場,通過市場調節減小與出口國之間的
碳價差,可降低出口產品的碳關稅,有助于這些重點排放企業盡早適應國際碳關稅要求,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積極應對可能產生的國際碳壁壘。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