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強水土保持碳匯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協調。這項工作是新興的,尚處于實踐階段,需要水利、農業、林草、國土等部門共同協調。二是規范水土保持碳匯監測核算方法。碳匯怎么監測核算,怎么核證,目前還沒有
方法學,監測核算單位、核證單位根據自己掌握的技術知識做,目前黃河流域交易的幾單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大學、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陜西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及黃委天水、西峰、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等相關單位監測核算或核證,做法不完全一致,所以要盡快出臺碳匯
方法學。三是盡早將水土保持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目前這個交易叫碳普惠,企業購買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一旦納入交易機制以后,購買積極性肯定高了,價格也上去了,現在賣的這個價錢幾十元一噸,納入交易機制以后可以賣到100多元一噸甚至200多元一噸。四是完善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收益的分配機制。交易的錢要有統一的使用辦法,現在基本上是誰賣誰說了算,沒有統一的機制。五是加強水土保持碳匯人才培養。包括監測核算、包括核證,需要培養專業團隊,要有培訓資質。六是加強水土保持碳匯的宣傳。在各大媒體上、報紙上、網上、電視臺廣泛報道,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工作,積極支持這項工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