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配額就可以在交易市場自由交易。企業如果用完配額,要么關門停產,要么向排放配額富足的企業購買,不然就要接受高額罰款。這樣碳排放權就成了一種商品,「配額富人」就可以賺錢。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環境遙感與全球碳循環方向博士生導師,中美碳聯盟(USCCC)現任主席趙斌對極客公園說到,「中國的目標其實情況還是蠻緊的,在某種情況下,要達到這個目標,可能會從被動到主動地,放棄化石能源?!?/div>
歐洲國家大多在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達到碳排放峰值,能源需求開始持續下降,距離 2050 年有近 60 年的減排時間。而中國還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能源需求持續攀高,在 2030 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后只有 30 年的減排時間,這些客觀現實對中國都是巨大挑戰。
中國此前并未有這么清晰的碳排放承諾。中國
碳減排承諾,從 2009 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到在 2015 年的巴黎氣候大會,都只提出了降低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沒有具體給出實現碳中和年份。
碳中和行業人士汪軍認為,之前的目標數據其實有 GDP 變數,而最新提出 2030 年達峰和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具體清晰,且實現難度可以說是串天猴和火箭的區別。
汪軍也提到,「我國現在的碳排放已經超過 160 億噸,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無不彌漫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味道,而 40 年以后,這一切都將徹底消失,取而代之全是清潔的能源和原材料,這種劃時代的改變與工業革命前后的變化相比,只有過之而不及?!?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