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適應氣候變化行動
突出系統適應和協同適應,全面提升不同主體功能區的適應 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全省國土空間的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保障國土空間安全。
1. 強化國土空間布局引領。優化綠色生產空間。充分發揮濟 南、青島綜合優勢,優化完善“ 一群兩心三圈” 區域經濟布局。開 展萊州灣、膠州灣等灣區海岸帶開發利用空間布局統籌,強化渤 海海區生態保護修復,加快建設半島東部海區海洋牧場和萊州灣、 威海、 日照南部三大海洋漁業集中發展區,著力打造半島南部海 區國際海洋創新策源地和高端海洋產業聚集區。重點保護魯北、 魯西北、魯西南、汶泗、湖東、沂沭、魯東南、膠萊、淄濰九大 農田集中區,增強農業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 全和重要農產品供應。打造宜居生活空間。深入推進省會、膠東、 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強資源共享、產業共興、交通共聯、 生態共保。加強資源要素集聚和政策供給,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高標準建設便捷高效、智慧活力、品質宜居、綠色人文省級新區。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級,持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構建大中小城市有機整合、 以中心城市和城市 群為主要形式的生活空間。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提升城市氣候 風險防控能力。保育永續生態空間。筑牢魯中南山地丘陵、魯東 低山丘陵兩大戰略性生態屏障,加強沿海岸線、沿黃河、沿京杭 運河生態帶建設,凸顯藍綠交織的齊魯風光特色,打造命脈相連 的生命共同體,保障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供給,維護生物多樣性, 保障國家生態安全。(責任單位 :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 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省氣象局、 山東黃河河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 強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完善國土空間管控體系。實施主 體功能區戰略,全面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 制度,建立和實施常態化國土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監管機制,實 施自然保護地、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域、資源枯竭型城市、傳 統工礦城市等重點區域特殊名錄管理。完善氣候變化風險防范和 應急管理體系,推動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加強氣候風 險管控,增強重點行業適應氣候變化的趨利避害能力。健全生態 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 上線的硬約束落實到環境管控單元,建立差別化的生態環境準入 清單,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嚴 格落實“ 三線一單”管控約束,做好“ 三線一單” 實施、跟蹤評估、 更新調整、信息共享和應用系統的建設運行工作。生態引領省域空間管控。堅持生態優先,推動國土空間綠色發展。合理劃定并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嚴格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要求。推進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實施,嚴 控海岸線開發建設活動,嚴守自然岸線保有率。加強對城市現有 山體、水系等自然生態要素的保護,合理布局城市空間和產業經 濟空間分布。(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 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海洋局、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3. 強化國土空間協同適應。強化多空間的協同適應,加大協 調生態、農業和城鎮空間的整體適應行動力度,系統化開展多空 間氣候適應行動,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間整體適應行動效益;加強 國土空間氣候適應目標與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美麗山東、韌性 城市建設等其他領域目標的協同,強化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協 同適應,推進多目標的協同適應,合力促進全省行動方案的實施。 (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