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持續擴容
記者注意到,2022年有多家碳資產管理公司或平臺接連成立。比如,中航產融(600705.SH)于6月公告,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第八次
會議決議,審議通過關于發起設立碳資產管理公司的議案;南方電網則在1月設立了南網碳資產管理公司等。此外,也有金融科技企業的入局,如3月阿里旗下杭州眾碳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等。
縱觀目前碳資產管理的參與方,除了大型電力集團之外,又有第三方
碳核查、金融科技企業的加入。那么,碳資產管理吸引各路企業加入的原因是什么?不同主體所在碳資產服務行業中的優勢是什么?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銀行雙碳與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
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李平表示,碳資產管理公司屬于數據驅動的公司,金融科技以及互聯網龍頭企業在其中擁有數據和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這些企業具備管理碳資產的核心能力,預計是未來重要的碳資產管理者。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部主任胡宏海則告訴記者,當前碳資產管理專業的市場參與主體方共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由八大耗能行業企業自身建立和培養產生,這種類型的企業背靠資源優勢,并且是市場中最早實際開展業務的一方,同樣具有經驗優勢,但其缺陷在于以服務自身集團為主,缺乏進取的動力和創新的思維;第二種是由傳統碳核算類企業轉型產生,這類企業具有多年的碳核算經驗,但通常項目周期較長、收費較高且專業人才缺乏,難以服務越來越多的需求;第三種是具有互聯網產品思維的金融科技企業,這類企業以產品和工具作為主要突破口,效率較高,具有互聯網思維,但誕生時間較短,缺乏經驗。
不過,記者也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目前行業的擴容速度較快,但包括不少頭部企業在內的布局尚未有實際落地的業務。在采訪中也有業內人士坦言,不少碳資產管理企業或平臺的專業性仍待提升。對此,孫李平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表明目前行業內尚未有實質影響力的碳資產公司出現。碳資產管理行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行業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制度、人才、標準、政策、市場環境等多方面條件完善的過程。在這些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建議政府加強監管,明確規則,可以積極開展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的試點,探索有發展潛力的,有創新價值的碳資產管理模式。
關于碳資產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大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廣州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的鄭偉一、陳英祺發布的《當前中國碳資產管理發展趨勢評估》(以下簡稱“《評估》”)中也總結道,隨著全國
碳市場的不斷擴張,市場的碳資產管理需求穩步提升,碳資管公司需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
碳交易、碳咨詢等系列服務??傮w而言,碳資產管理的內涵豐富,有望成為碳控排企業等用來管理、盤活碳資產的重要途徑。碳控排企業因風險偏好的不同,對
碳市場的交易職能和碳資管職能的偏好也不同。全球碳資產管理方面雖已有較多實踐,但整個行業依然處在起步和發展期。中國市場建設需要不斷創新探索,逐步形成相對平穩的業務模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