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發電側加快轉型升級
據了解,全國碳市場采用“雙城”模式,即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負責交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負責注冊登記。日前,首批 2225 家電企已在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完成
開戶資料審核工作。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配額成交量或將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所交易總量的3倍,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
當前碳價對發電企業影響幾何?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的偏低碳價,是給予發電企業熟悉“考場”的時間,即便如此,發電企業也普遍感受到了壓力。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市場啟動初期,價格比較溫和。價格如果太低就沒有任何作用,太高又會造成較大沖擊。”
東北地區某煤電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碳配額分配之初,發電企業就在積極“備考”。“我們研究政策,了解碳市場運行機制,并通過培訓提高專業化管理能力。毫無疑問,全國碳市場將增加發電企業的成本,也將推動相關企業轉型升級。”
國家氣候變化
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指出,電力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將有力促進能源低碳轉型。“促使發電行業重視碳減排,碳將作為一種有價資源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影響;發電行業、企業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設大大提升,如建章立制、成立碳資產公司、開展
碳盤查、編制核算報告等;在發電行業節能降耗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減碳的市場手段,同時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進一步發展。”
趙俊華認為,全國碳市場將帶來全方位的社會變革。“碳成本加重火電企業經營壓力,但隨著碳減排技術的開發及碳交易人才引進,碳市場又會為企業增加一部分收入。再者,由于我國電價市場機制欠缺靈敏度,發電上游成本增長將難以及時向下游傳導,種種因素會倒逼企業權衡利弊,開發更多新業態。”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