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業能源轉型仍有挑戰
同日發布的《航運先鋒2023:國際航行船舶減污降碳先行者(中國)》報告顯示,部分航運公司發揮了先鋒引領作用,率先探索綠色技術的
試點和規模化應用,以提升其船隊清潔化水平。這些公司在采用節能環保技術和推進替代燃料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在推動航運業零排放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兩份報告整體來看,以下突出挑戰值得關注:替代燃料路徑尚存不確定性,部分領域亟待加速;柴油機大氣污染物減排力度不足,溫室氣體排放管控缺少協同;沿海港口岸電使用率低,減排潛力未充分發揮。
以替代燃料的選擇和應用為例,全球甲醇行業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趙凱說,“綠色甲醇可能是近期唯一有規模的選項和長期確定性最高和最安全可靠的選項,目前全球甲醇燃料訂單超過220條,后續還有一些新訂單將要宣布。然而,綠色甲醇的供應確實是一個瓶頸,化工項目需要時間來籌備。”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船舶運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紀永波說,航運業的主要特點是技術、船型、場景復雜,燃料消耗規模大,選擇替代燃料會受到制造業、能源供應和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條件的約束,未來難以找到類似石化燃料這樣的單一路線。同時,航運能源轉型并非孤立,需在裝備制造、技術、能源、資本、人才等方面,與工業、能源等領域形成協同。
“除了推進替代燃料,傳統柴油機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是港口運營活動和航運的主要能源動力,存量替代還要一段時間。傳統柴油機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協同管控不可忽視,但目前這仍是薄弱一環。”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交通項目主任成慧慧7日在“2023港航先鋒
論壇”上說,無論是針對國內還是國際航行的船舶,現行標準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管控要求也有待進一步加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