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減排戰略的不竭動能由內在的驅動力驅使
作為一個典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中國對石油與天然氣依賴度偏高:2022 年,中國原油原油依存度71.2% 天然氣依存度40.2%。能源安全的戰略地位與戰略價值在當前的烏克蘭危機中,愈發明顯。
近年來,隨著對低碳概念的重視,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
新能源產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人才與資本的投入也相應增加,不斷取得突破的底層技術創新、日漸降低
新能源的發電成本,配合全球日益增長的清潔能源需求,實現了裝機量的跨越式增長:2023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化石能源,實現歷史性突破。放眼全球,中國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也憑借技術、
價格與市場的三重優勢,早已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量的35%以上。
曾經遠遠落后于西方、實現從無到有、彎道超車的中國新能源行業,逐漸成長為中國占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引領能源革命與科技產業變革前沿的先鋒力量,不但提供有效的化石能源替代,還為實現經濟增長、就業與出口提供了新的通路。不僅如此,建設低碳世界是中國與世界人民共同的長期追求,占據道義的高點。中國在相應領域的示范作用,將會為國際話語權的爭取、外交合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當下這個全新的時代,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氣候變化的新挑戰,對美好生活、綠水青山、低碳世界的向往,已然在不覺間成為中國人民新的內生需求。
當然,在新征程的路途上,就如同過去數十年我們所經歷的,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對我們實現雙碳目標的意愿、決心與能力指指點點?;匾曔^往,中國人民在實現自身理想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實前進著。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懷疑,這一次,中國人民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遠大目標,會面臨落空的風險呢?相反,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期待,經由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奮斗,憑著穩健的領導力、廣泛的動員力與內在的驅動力,有中國特色的碳達峰碳中和節奏,終將在歷史的行進中持久奏響、行穩致遠。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