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和投資
發達國家能源結構調整重點是退煤、退核,主要發展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氫能源等,我國因為石油、天然氣資源有限,煤炭資源豐富,煤炭使用占比較高,煤炭消費總量尚在增加,如果我國將煤炭消費總量下降,消費比例降低到30%以下,我國碳達峰基本就能實現。因此,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重點要在降低煤炭生產消費、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加大天然氣進口,加大氫氣開發和利用。
一是逐步推動煤炭生產消費減量,發展清潔煤炭。在生產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煤礦企業煤炭產量,改善煤炭開發利用工藝、技術和系統性管理,提高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運用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發展智能煤礦,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提高開采水平和速度,減少開采過程能源消耗;在消費方面,要將清潔煤炭、煤電作為電力主體,不再增加新的煤電項目,促進燃煤發電實現超低排放和二氧化碳捕集開發利用;同時,要提高煤炭高效化轉化開發和利用。如將大型合成氨產業中的傳統煤氣化技術逐步升級換代為先進煤氣化技術,將現代煤化工升級為示范項目,逐步實現煙氣超低排放、污廢水“近零”排放和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治理和改造。通過煤炭生產、消費控制以及清潔發展,將煤炭生產和消費總量穩定和降低下來,碳峰值就能夠穩定下來。
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其比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十四五”期間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因此,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可以立足于本國資源優勢,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同時推進海上風電基地開發建設,優化近海海上風電布局,這將大大提高我國清潔能源比重。在水電方面,由于我國西南地區水電資源豐富,已開發和規劃裝機規模大,外送通道多,主要流域周邊地區風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且水電與風電光伏的季節性互補作用強,能夠較好平抑水電豐枯差。因此,可以利用川滇黔桂及藏東南水風光資源的優勢,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一體化開發。隨著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尤其是煤炭消費總量下降,2030年前達峰完成可以提前實現。
三是增加天然氣進口和國內開發生產。隨著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進口制裁逐漸生效,俄羅斯能源出口戰略將轉向東方,這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預計這種趨勢會持續較長時間,我國可以擴大從俄羅斯、中亞國家的管道天然氣進口。
在國內天然氣開發生產方面,我國西部地區具有很大的產能開發潛力。新疆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吐哈盆地占全國天然氣陸地資源儲量的34%,雖然處于油氣勘探早中期階段,未來產能開發潛力可觀;地跨陜甘寧蒙晉五省區的鄂爾多斯盆地預測天然氣資源量為10.9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總資源量(38萬億立方米)的三分之一;四川盆地天然氣也處于勘探的早中期,未來開發產能潛力巨大。未來海上天然氣勘探開發,也能持續推動天然氣產業快速發展。由此可見,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有望支持碳中和目標實現。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