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賽道很火熱,但投資卻剛剛開始
賽道很火熱,但投資卻剛剛開始
證券時報記者:短短一年間,碳中和、ESG等綠色投資這個過去相對冷清的賽道,成為投資人心里最大的確定性賽道,雖然短期內熱度暴漲,但許多投資人仍覺得這個賽道的投資才剛剛開始,您是否認同?如何理解這個賽道的投資當前所處的階段。
白波:我也認為這個賽道的投資才剛剛開始。我們其實從2016年就開始參與其中了,當時這個賽道確實還比較冷清。從整個資金配置角度來看,這個賽道有三個確定性:第一,“雙碳”現在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國策,未來5-10年這個大的方針都會比較穩定;第二,國產替代這個趨勢也是非常明顯和強烈的;第三,我們的許多產業面臨著產業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來支撐。綜合這些方面,碳中和這個賽道的投資確定性和穩定性是比較強的。此前投入這個賽道的資金比較少,但隨著這個賽道逐漸熱起來,大量的資金也正在進場,所以我認為從長遠來看,這個賽道才剛剛開始。
證券時報記者:碳中和概念很大,涉及的產業也很多,從VC/PE機構的視角來看,哪些領域的投資屬于碳中和投資?
白波:從終端市場來看,能源行業的
新能源領域、交通行業的電動汽車等、綠色消費行業的新型制造類的業態和產品等等,都是碳中和的投資范疇;從產業鏈上游來看,比如我們專注的新材料領域,這個領域又會衍生出許多細分板塊,來服務于終端市場,這些都是投資機會。另外,像央企、國企旗下的一些資產管理公司有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他們在這方面的布局會更多也更全面,包括風電、光伏、儲能等方面的投資。
證券時報記者:從上述碳中和領域所涉及到具體產業來看,中國有哪些產業在全球具有較大競爭力,甚至站在全球的制高點?這給中國的投資機構釋放怎樣的機會?
白波: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地方,就是我們非常擅長將新技術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規模、最低的成本進行商業化。這一點在光伏行業就已經被印證了,還有在風電行業、鋰電池行業都看到了快速商業化的成果。此外,中國在技術的原生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這與政府強力推動技術升級有很大關系,如今整個社會從地方到中央,都前所未有地重視專業技術和技術人才,這使得很多科研院校的技術走向市場,以及海歸人員把技術帶回國內進行商業化落地。自主研發的技術,加上我們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再加上國家對“雙碳”的重視和政策指引,龍頭企業、國央企在綠色基礎設施方面的高效投入,整個碳中和賽道、綠色科技投資都將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