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碳關稅”即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自今年10月1日起試運行,并于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對于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中國外向型園區及出口企業,在預判和響應ESG方面如何操作,將成為企業在未來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因素。不少研究者在實踐中發現,盡管歐盟碳關稅法案還處于過渡期,中國企業仍然面臨相當緊迫的任務。
近日,由
北京市商務局主辦,上海祺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走出去”導航網承辦的2023
北京雙向投資促進系列活動——ESG合規與國際供應鏈減排實踐專題講座在北京舉行?;顒友埍本┦猩虅站謱ν饨洕献魈幪庨L莊建蓉、上海祺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業總監浦天貺、德勤中國ESG總監嚴菁圍繞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歐盟碳關稅路徑進行分析和講解,
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國區負責人吳芙蓉進行了視頻演講,指導出口企業正確完成
碳披露。
有關人士表示,行業具有傳導性,有些是按照企業和生產線傳導的。比如寶馬、施耐德、蘋果、雀巢等的供應鏈已經紛紛要求直接供應商必須是100%的可再生能源企業,北歐的宜家等公司對于碳的要求和標準甚至遠遠比南歐乃至東歐國家更為嚴格。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