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航運在丹麥總部辦公的環境專家日前向記者透露,歐盟已經變化策略,目前正邀請很多專家討論航海碳排問題并打算制作相關報告,內容或是關于測量碳排放,不過對于報告的真實用意以及誰負責制作等,馬士基該專家表示并未進一步獲知,目前知悉的情況是這項計劃正處在初步階段。
“歐盟在航海碳排方面的態度快速轉變或與其在航空碳稅受挫有關。”某航運業內人士表示,“對航空業來說很負責,對航海就更加復雜。此外,歐盟此舉或與眼下航運業低迷形勢有關,雖然當初的設想很好,但選擇的時間點不對。”
稅收將進一步加重企業負擔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事實上,歐盟策略的轉變并不意味著可以就此放松。航運業低迷時期,歐盟任何有關舉動都會挑動航運企業脆弱的神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與陸路、航空運輸相比,航運運輸是非常節能的運輸方式,單位碳排量也較低。”Sterling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馬士基不贊成任何地區性的碳稅增收方案,目前航運業低迷形勢仍未改觀,在此背景下不適宜再通過稅收的方式給航運業增加負擔。
國內某航運企業人士也指出,對大部分航運企業來說,目前本來就盈利無望,航運業何時復蘇大家一直在等待,如果一旦歐盟將航運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甚至考慮征收航海碳稅,這對目前低迷的航運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指出,目前來看,歐盟的減排措施并未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一致應允,預計歐盟在航運方面的主張將遭遇更大阻力。
在航海碳排放問題上,中國政府一直寄希望IMO主持“正義”。一位交通行業分析師表示,IMO許多成員國來自歐洲甚至就是歐盟成員國,他們之間關系曖昧,中國航運企業或面臨一些被動。
歷史資料顯示,每次歐盟在航海碳排問題上的新動作,都或多或少對IMO產生影響。最近的消息是,在歐美等國家的推動下,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已經于今年正式實行,航運碳排放將從船舶制造的根源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