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綠色發展,調整綠色信貸政策
綠色金融,對金融機構來說,需要識別綠色、統一綠色標準,有綠色認證、綠色評估評級,以便精準投放、有效支持綠色發展,防范綠色金融風險。作為綠色經濟、綠色企業、綠色項目或者綠色活動的主體,對金融也有自己的期待,不僅期待獲得資金,更希望資金能夠適應綠色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經濟綠色轉型的要求。當前,信貸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和發展存在一些不適應:
一是期限錯配。無論是化石能源企業自身的綠色轉型,還是開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企業,需要的資金量不僅大,時間也較長。比如光伏產業,一個投資周期需要6年-7年才能回收,而銀行貸款的期限往往只有3年左右。對于我國來說,能源結構轉型是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需要10年-15年才能有根本性的結構調整轉變,信貸政策如果有所調整,更有利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二是資產價值評估相對陳舊。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銀行信貸,對于綠色經濟主體的資產價值評估如土地、設備、技術包括抵押、擔保資產的評估,還停留于傳統經濟周期的標準,尚未認識到轉型后的中國綠色經濟,將是高質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經濟,其資產價值應該高于現行市場
價格。而且,中國綠色經濟一旦轉型成功,將伴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和匯率升值,企業資產的價值(包括股票)將高于轉型過程中的價值。
三是缺乏對綠色發展的純信用貸款。目前企業融資往往需要抵押、質押、擔保,或者先存款后貸款,融資成本較高。即使貸款,在貸款的同時,也先扣除利息,企業實際到手資金比預計的大大減少,企業很少能夠獲得純信用貸款。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
一是調整信貸政策。監管部門可以將重點綠色信貸、融資支持政策進行調整,一年的貸款調整為1+1年的貸款,3年的貸款調整為3+3年貸款,即在貸款即將到期之前,根據宏觀經濟形勢、企業經營業績趨勢,決定是否延續,這樣顯得比較合理,也符合經濟周期趨勢。對于轉型基本成功的企業,則不再執行這一政策。對于這類企業,可以建立項目名單、企業名單。
二是調整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即根據目前的資產價格,根據綠色評級,結合企業信貸政策,適當調高綠色經濟活動主體的資產價格,至少提高其抵押、擔保資產的價值比例。凡是在綠色信貸名單、項目庫的企業,獲得了1+1年或3+3年貸款的企業,其資產抵押物、擔保物的價值評估統一按照高于正常折扣提高5%-10%。
三是開展純綠色信貸貸款。在金融趨向數字化、數據化時代,金融機構完全可以根據企業本銀行的
開戶資金流、經營業績信息以及應收、應付賬款等數據,設立一個資金流常數,進行純信用貸款。其他融資按照現行辦法執行。小微信貸都可以做到單筆小額純信用貸款,銀行應該可以開發出純信用貸款,與抵押質押擔保等貸款并行,以大大增加對企業的融資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綠色轉型成本。
四是針對綠色經濟,制定特別利率政策。即凡是被認定、評估或者進入綠色項目庫的企業、項目、產品,應該能夠獲得低于正常貸款利率適當水平的貸款,以促進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
(作者系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管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