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鋼鐵行業:
做好“加減法” 抓緊謀轉型
◎記者 霍星羽
4月1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做好2025年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加強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管理、
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碳排放配額分配清繳管理。
生態環境部3月26日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
碳市場”)迎來首次擴圍。
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碳市場擴圍或引發“蝴蝶效應”,鋼鐵行業需完成新的“加減法”試題:增加
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增大
清潔能源使用率;減少劣勢品種產量,促進落后產能出清。對企業而言,2024年至2026年是其養精蓄銳的過渡期,可抓緊進行轉型升級。
新政過渡期也是企業技術儲備期
事實上,工作方案為此次新納入碳市場的行業、企業留出了過渡期,短期內企業壓力不大,企業可趁機加快綠色轉型步伐,“養精蓄銳”應對未來行業的剛性挑戰。
工作方案顯示,2024年度配額基于經核查的實際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年、2026年度配額采用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分配,激勵先進、鞭策落后,企業所獲得的配額數量與產能產出掛鉤,合理確定配額盈缺率,行業整體配額盈虧基本平衡。在深化完善階段(2027年及以后),配額分配方法更加科學精準,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行業配額總量逐步適度收緊機制。
寶鋼股份運行中心副總經理兼
碳中和辦公室副主任劉仕君表示,預計寶鋼旗下4個主要基地總碳排量為1億噸左右,初期按市場分析的
碳配額缺口率千分之一測算,即公司年度
碳配額缺口在10萬噸左右,再以100元/噸的
碳價計算,年
履約成本約1000萬元,對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影響可控。江蘇永鋼集團副總裁曹樹衛表示,短期來看碳市場擴圍對公司的影響不大,公司暫不會產生
履約成本。
記者采訪獲悉,碳市場擴圍雖然短期內未給企業帶來過大壓力,但這段過渡期對企業加快技術升級,以應對未來行業洗牌非常關鍵。“在碳排放控制總體框架下,此次新政將鼓勵企業采取節能、原燃料替代等降碳措施,把短期履約壓力轉化為長期技術革新動力。”劉仕君說。
“長期來看,碳市場擴圍和碳配額縮緊機制將倒逼鋼鐵行業從‘被動減排’轉向‘主動創新’。”曹樹衛表示,企業可加大先進節能降碳技術的應用,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加速綠色轉型步伐。
優化行業能源結構
促劣勢品種產能出清
長期來看,新政將成為鋼鐵業增加綠色低碳含量、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劣勢產能出清的加速器。
回顧電力行業,2021年7月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上線交易,是目前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相較于強制性限產限排,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通過市場手段配置碳排放資源,企業減排方式更加靈活,有利于促進行業減排。
“通過推動企業靈活減排,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導向作用日益顯現。”生態環境部2024年7月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中如此寫道。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鼓勵能源結構持續優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達到17%以上。
納入碳市場后,鋼鐵行業或走上與電力行業相似的道路:降低碳排放強度,并使用更多清潔能源。
在劉仕君看來,納入全國碳市場意味著行業將進入規范化控碳軌道,鋼鐵企業面臨更剛性的碳約束。2024年至2026年側重在全行業打好基礎、普及認知,2027年可能是拐點,之后將發生實質性變化,預計2027年國內鋼鐵行業碳排放將進入總量調控階段,屆時碳效表現更好的企業履約成本將相對低一些,但還是要付出一定的碳成本。
由于屆時鋼鐵企業將或多或少承擔履約成本,因此企業需要在品種結構上做抉擇、做減法。“鋼鐵企業需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把有市場成本的碳排放用在最優的品種上。”劉仕君說。
不僅是企業內部對劣勢產能做減法,碳約束也可能加劇整個鋼鐵行業競爭、加速落后產能淘汰。建發鋼鐵集團產業研究院院長崔勤表示,新政將加速行業格局的重塑。高碳排放企業將面臨配額不足的壓力,促使落后產能加速出清,優化鋼鐵行業產業結構。
安陽鋼鐵董事會秘書郝猛解釋稱,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短期來看部分碳排放強度高的企業生產運行成本被推高。為降低履約成本,企業必將進行技術改造,推廣先進節能降碳技術的應用。這將給部分企業帶來高額的投資成本,企業的經營壓力也隨之加大。
技術與管理雙管齊下
鋼鐵企業已開始應對新政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各企業在技術角度推進節能降碳,在管理角度重視碳資產運營,培育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對鋼鐵企業而言,此次碳市場擴容有挑戰也有機遇。崔勤認為,長期來看碳價或有上漲空間,噸鋼成本差距將顯著擴大。鋼鐵企業通過氫冶金等技術可獲取超額收益,碳排放表現好的公司能獲得直接經濟收益。
除從碳市場獲得收益外,部分新興行業也將受益。崔勤認為,
碳核查、
碳金融、氫能煉鋼等新興領域有望爆發。例如,氫冶金技術可降低碳排放強度,碳配額質押貸款等工具可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轉型資金。企業還能享有產能擴張優先權和融資成本優勢。碳表現好的企業獲批新建電爐煉鋼項目的概率提升,有助于在化解過剩產能中獲取主動權,還可以吸引綠色投資。
郝猛表示,從降碳角度考慮,企業可考慮采用氫冶金、新型電爐煉鋼等低碳生產工藝,減少傳統的長流程煉鋼生產工藝的產能占比,從根本上降低碳排放;也可加快節能技術改造,通過提高二次能源和余熱利用效率達到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效果。
從管理角度考慮,鋼鐵企業需要建立涵蓋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與核查的碳排放管理制度,確保碳排放數據信息的真實完整,并成立專門的
碳資產管理部門,從組織架構到運營模式全面推進低碳轉型。
崔勤介紹,建發鋼鐵集團正積極推進供應鏈的低碳化升級,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降低全鏈條
碳足跡成本。在產業鏈上游將積極推進綠電生產的鐵礦石、焦炭等原料的供應鏈業務發展和廢鋼基地運營,在產業鏈下游為汽車、建筑等行業提供低碳鋼材產品。
三鋼閩光董事會秘書胡紅林表示,公司將認真做好針對性研究分析,對現有工藝路線設計、工藝裝備狀況、工序協同能力等方面進行深度梳理,進一步提升各類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合理管控碳排放成本,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