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多目標多因素確定全國碳市場擴圍路線圖
在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的過程中,需要妥善處理好發展與減排、長期與短期、國際與國內、成本與效率等關系。為確保碳市場擴圍工作平穩有序,需綜合考量行業減排責任、數據質量、配額分配難易程度、邊際減排成本、行業接受度以及國際政策影響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研判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時間表、路線圖。
一是鋼鐵和水泥行業碳排放貢獻大、碳污協同性強,鋁冶煉行業作為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典型代表,均是落實
碳減排責任的關鍵行業。減排責任是判斷行業進入碳市場優先級的核心考量因素,主要體現在排放規模、減排潛力、排放特征以及協同效應。鋼鐵、水泥行業是我國僅次于電力行業的兩大碳排放部門,依托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自主研發的中國中長期排放路徑模型CAEP-CP3.0,工業領域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整體達峰,鋼鐵和水泥行業將發揮決定性作用,且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明顯,節能提效、原燃料替代、工藝流程再造、資源循環利用等降碳路徑潛力大,同時也是實現污染減排、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從排放特征來看,鋼鐵行業生產工序多、單體排放量大;水泥行業以工業過程排放源為主;鋁冶煉行業排放既有二氧化碳,也有四氟化碳(CF4)、六氟化二碳(C2F6)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三個行業特征顯著,作為首次擴圍行業代表性強。
二是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數據質量與管理基礎扎實,配額分配等技術方法簡便易行,具備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有利條件。數據基礎、分配方法、管理條件、能力建設等會直接影響碳市場的效率與公平。自2013年起,我國要求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八大行業企業編制報送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并開展核查工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奠定了扎實的數據計量、監測和管理基礎。其中,水泥和鋁冶煉行業主要排放工序單一、工藝流程清晰、數據可追溯性強,數據質量與管理水平較優,核算核查、配額分配及監管相對容易開展;鋼鐵企業多為排放量大的規模以上企業,具備較高水平的人才、技術、設施基礎。三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技術指南等技術規范已陸續發布,相關企業正在按照最新要求開展2024年度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這為全國碳市場擴圍工作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
三是擴圍將降低行業平均減排成本,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近70%的企業對納入碳市場意愿強烈。擴圍將進一步增強我國碳市場主體間邊際減排成本的差異性,在提升市場活力的同時,為高成本減排企業提供效益更優的靈活減排路徑,有效降低全社會平均減排成本。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通過中國碳市場優化設計和綜合評估模型(CMODE)測算得出,碳市場首次擴圍后,預計將帶動社會總投資2500億元/年—3500億元/年。此外,我們針對鋼鐵、水泥、鋁冶煉等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樣本332份,約90%的企業認為碳市場能夠對行業轉型升級起到積極促進作用,87%的企業認為碳市場能夠對企業降低減排成本起到促進作用,近70%的企業迫切希望盡快納入全國碳市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