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活躍度有待提高市場主體擴容呼聲高漲
在展望全國碳市場下一階段發展時,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納入行業何時擴圍。
據魯政委介紹,全國碳市場在總體設計中覆蓋了8個大行業、20個主要子行業,發電行業已經于2021年底完成第一期履約工作。從目前整個國家碳市場的進度來看,建材行業和有色行業有望盡快納入全國碳市場履約。
“具體來說,建材行業中的水泥行業和有色行業中的電解鋁行業具有較好的優勢,不止在于其工藝較統一、數據統計較好,也因為在2017年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啟動之前,國家主管機構初步制定過一次配額分配方案,因此有較好的工作基礎。此外,去年生態環境部已分別委托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開展建材、有色金屬行業全國碳市場建設相關工作。”魯政委分析。
實際上,盡管率先納入的發電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但總體來說,納入的行業和企業數量有限,整體市場活躍度還有待提高。因此,對市場主體擴容的呼吁之聲一直高漲。
王遙建議,要穩步推進碳市場的擴容工作,擴大碳市場的覆蓋范圍,增加交易量和活躍度。同時,明確關于合格投資機構和個人的具體規則,逐步允許金融機構、各類投資者參與交易,提升碳交易市場流動性。
“通過探索碳金融產品創新,可挖掘碳配額價值。”王遙認為,金融機構應豐富產品類型,鼓勵創新形式,探索貼合企業和機構實際需求,具備可操作性、簡便性、流通能力強的碳金融產品。對于風險較高的碳金融衍生品,近期可以推動場外產品,如遠期、掉期產品,逐步推動場內金融產品,如期貨、期權產品的推出,并注意有效監管,防范風險。政府也可出臺激勵措施,適當鼓勵碳金融產品創新試點,為碳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基礎。
魯政委建議,為了進一步提升碳市場的活躍度,全國碳市場應積極開發完善相關碳交易產品,從現在的配額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的現貨交易逐步拓展到期貨、期權等多品種的碳交易衍生品。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碳交易集中在履約截止期前而其他時間段交易量較少的情況,也可以有效幫助控排企業規避風險或者獲得收益。同時,也應盡快重啟
CCER,在他看來,CCER作為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碳市場的活躍度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