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市場設計
今年6月,卡內基梅隆大學發布的哈佛氣候協議項目報告《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歷史、現狀與展望》(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碳排放權交易是中國溫室氣體減排工作的基石。
報告指出,中國碳市場雖然目前只針對發電行業進行交易,但該系統預計將全面覆蓋電力(包括發電和熱電聯產)、建材、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造紙和民航等八個行業的大型企業。以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約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1萬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費量)為門檻,碳市場預計將覆蓋約7500家企業,涵蓋二氧化碳排放67億噸,相當于中國2017年碳排放總量的72%。
在配額分配方面,充分考慮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經濟增長預期、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因素。分配方案包括根據歷史碳排放水平和產出,向所覆蓋的單位預分配
碳配額,然后在履約期末進行調整,即為與實際產出掛鉤的排放量提供配額,其中配額所對應的排放量是根據各類別機組的碳排放基準值計算出來的。排放配額分配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后期將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擴大有償分配比例。
報告明確,只有當全國碳市場準確計算其所覆蓋的碳排放量,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從7個碳市場試點情況來看,在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方面的能力差異較大。北京在這方面發展得較為成熟,例如北京市政府要求對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機構的核查報告進行額外的隨機審計。報告強調,為了促進碳市場的發展,中國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在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方面的能力,以支撐全國碳市場。目前,中國已有超過400名排放核查員通過認證,為全國碳市場中的企業提供服務。
在執法和違規處罰方面,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虛報、瞞報排放的重點排放單位將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重點排放單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將處以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國務院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終稿,罰款金額預計將上升,按照目前的草案規定,虛報或瞞報排放將會被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未按時履行配額清繳義務的,將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