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碳藍碳攜手發展
目前,碳匯生態產品的交易需求可分兩類:
履約與自愿。其中,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
CDM)、中國核證自愿減排機制(
CCER)下的碳匯交易主要目的均為
履約。自愿市場則是在碳交易市場之外,相關組織、企業等自愿購買碳匯以抵消其碳排放。
當前,我國人均碳排放與單位GDP碳排放量仍較高,為完成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已經有不少企業與個人自愿行動起來。
“您已成功購買碳中和機票。在您結束旅程后,廈航和興業銀行將委托廈門產權交易中心,通過藍
碳基金購入海洋碳匯,用于抵消您在旅程中的部分碳排放。感謝您為碳中和目標作出卓越努力!”今年以來,不少乘坐廈門航空航班的旅客購買了別具意義的全國首創“碳中和”機票,引發熱議。
2021年11月12日,興業銀行與廈門航空聯合推出的全國首創“碳中和”機票正式上線。旅客自愿在航程最低價基礎上加付10元,即能在日??罩新猛聚`行
碳減排,減少自身行程對環境的影響。僅短短1個多月,首批5萬張“碳中和”機票就完成認購。
作為紅樹林生態修復2000噸海洋碳匯項目與1.5萬噸海水養殖漁業海洋碳匯交易項目這兩宗交易的買方,興業銀行廈門分行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海洋碳匯交易平臺積極參與各類藍碳交易,探索開展藍
碳金融。“為推動海洋要素市場的流動,培育藍碳市場,興業銀行廈門分行與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合作,在全國率先創新探索藍
碳金融,設立全國首個藍碳基金,資金專項用于委托廈門產權交易中心采購碳匯來抵消該行指定的碳排放,引導企業與個人客戶踐行碳減排。”興業銀行廈門分行綠色金融部總經理林建英告訴記者。
“藍碳基金將持續關注藍色生態領域,努力發揮先行先試與示范引導的作用,并積極與海洋重點實驗室等智庫合作,旨在引導更多企業與客戶共同踐行碳減排,以資金、智庫、行動等形成合力,將更多社會資源與資本投入到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碳匯生態系統修復項目,積極推動碳中和,合力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共建美好生活。”林建英表示。
在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服務大廳,一塊大屏幕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該屏幕可以計算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碳排放量。“這是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為了鼓勵普通市民樹立減碳意識而推出的
碳足跡清單,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眾在我們中心的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均可以查詢。”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業務負責人徐莎一邊演示,一邊對記者說,“比方說,我們點擊‘食物’選項,選擇‘牛肉’,然后輸入重量,就可以計算出食用這些牛肉所產生的具體碳排放量。通過這份清單,公眾可以方便地計算出生活中產生的碳排放量,從而對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哪些方面減碳一目了然。”
今后究竟該如何更深入探索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與藍碳進入市場機制?連煒認為,應當積極推動海洋碳匯與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激活海洋生態資產價值,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力量遠遠不夠,金融活水要為企業提供支持。”連煒表示,在廈門市多部門的共同支持下,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承擔起綠色融資企業(項目)的建庫認證工作,創新性地將海洋產業企業及項目列入直通車,啟動了“廈綠融”綠色金融數字化系統建設,積極探索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海洋經濟“三合一”融合發展。
“廈門是全國首個將海洋碳匯融入綠色金融標準建設的城市,既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也有先行先試的海洋碳匯交易經驗,這是廈門獨特的優勢。今后,我們將持續聯合開展海洋碳匯交易品種的研究,開發出更具吸引力的藍碳產品,打造海洋碳匯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的‘廈門樣板’。”連煒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