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碳資產管理能力良莠不齊
記者了解到,碳資產管理途徑主要有三種:由控排企業自行管理、在集團層面成立專門的分公司或部門、交給第三方機構委管。目前,五大電力、“三桶油”等能源央企,以及浙能、申能等地方國企,紛紛打造了自己的管理
平臺。
以華能集團為例,其早在2010年便成立了華能碳資產公司,從事火電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與分析,市場研究、交易策略制定、
碳金融創新等代理交易,以及減排項目開發等工作。在自愿減排項目開發領域,該公司開發備案數及減排量備案數占全國總量近10%;在
碳金融方面,該公司發起設計了國內第一支商業化運作、第一支經證監會正式備案的
碳交易基金——諾安資管-創贏1號
碳減排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由此,碳資產真正“活”了起來。
不過,隨著涌入者越來越多,良莠不齊的管理能力逐漸暴露。“近1年來,五花八門的碳交易員培訓隨處可見,數千家碳資產公司冒了出來,碳資產管理似乎沒了門檻。”上述人士坦言,過去相對冷門的“碳圈”,突然成為熱門之地。理論上說,只要完成工商注冊等手續,碳資產公司就能開展業務。但實際上,碳資產管理非常專業,又涉及到控排企業的真金白銀,必須具備相應資質與能力。
魏子杰也稱,從事碳減排及相關業務需要深厚的專業功底,短期速成的技術人員難以具備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不少公司甚至還沒搞清楚碳資產管理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只能簡單從事數據統計、填表、報送等工作,面對控排企業存在的實際難題卻束手無策,只能照搬指南內容。不專業的行為還有可能造成企業碳排放數據錯誤,更談不上科學有效的碳資產管理。”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