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難度大,基層實際工作缺抓手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去年年底提出了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但率先達成任務目標,并非易事。
江蘇因為產業密集、城鎮密集、人口密集,單位國土面積污染物排放總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生態環境“超載”、環境成本“透支”的現象仍然存在。
據了解,為推動“碳達峰”目標實現,江蘇將在產業結構變革、能源結構變革、精準高效減排和經濟政策引導等四大方面發力。
而對于能源結構偏重的地區來說,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工作壓力,更是這些地區面臨的一個難題。
比如陜西省,產業結構重型化,能源消費重煤化,高碳結構性矛盾突出。“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72.73%,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的局面短期內仍難以改變,碳強度持續降低難度很大。”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排污許可管理處(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張清香表示,盡管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但陜西省的控排任務形勢依然嚴峻。
這要求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和
清潔能源替代,達峰之后要保證碳排放總量不再增長,新增用能需求通過非化石能源和從存量用能需求中壓減空間的方式來滿足。
在這方面,浙江將聚焦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重點推進產業低碳發展,著力完善
綠色低碳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
綠色建筑,倡導綠色
低碳生活方式。
這個過程也面臨挑戰。“浙江需要盡力克服可再生資源稟賦有限、核電建設和外來清潔電力調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等客觀因素。”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規劃處(負責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一位同志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抓手,是基層生態環境部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多名受訪者表示,相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二氧化碳并不是之前定義的污染物,多年來污染物管理過程中形成的項目環評、達標排放以及監督性監測和行政執法等相對成熟的手段,并不適用于控制溫室氣體,導致這一工作缺乏抓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