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毛濤:中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評價及“十四五”工作建議

      文章來源:綠色論談毛濤2020-12-10 08:43

      中國綠色供應鏈實踐進展

       
      1.1法律政策
      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供應鏈實踐起步相對較晚。為引導企業關注并打造綠色供應鏈,國家高度重視法律政策的制定工作,推出了一大批相關法律政策。
      1.1.1法律政策的作用
       
       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法律政策主要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根據法律政策授權,政府可以通過綠色稅收、綠色采購、綠色信貸等優惠政策以及試點示范項目,給予打造綠色供應鏈的企業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法律政策關于用地、用能、用水、用材、污染物排放等的相關要求,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參考,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可以據此判斷鏈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否符合綠色要求,進而確保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1.2法律政策的發展
       
       從法律政策的特點看,可以劃分為萌芽期和發展期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萌芽期(1978年-2013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政策制定工作進入“快車道”,出臺了《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節約能源法》《關于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的指導意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政策,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法律政策的制定,經歷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的延伸,并最終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也完成了以行政管制為主向行政管制和市場管制并重的轉變。該時期,尚無法律政策以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為制定初衷,具體條文中也找不到關于“綠色供應鏈”的字眼,但不乏相關規定已經調整到產品設計、生產、采購、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供應鏈的某個環節,對于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二個階段:發展期(2014年至今)。2014年以來,國家在政策文件中明確指出了鼓勵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相關政策陸續出臺。2014年12月,商務部等印發的《企業綠色采購指南(試行)》明確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要求,表明國家已經開始高度關注綠色供應鏈管理問題,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法律政策的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2015年6月,財政部等頒布的《環保“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要求推行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降低全生命周期污染排放。 2016年密集推出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和《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等政策。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文件闡述了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點領域以及相關工作,強調了打造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性。2018年4月,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八部門共同發布的《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把發展全過程全環節的綠色供應鏈體系作為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大力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發揮大企業及大型零售商帶動作用,培育一批固體廢物產生量小、循環利用率高的示范企業。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作為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樣明確提出了在制造業領域打造綠色供應鏈。
      此階段,在密集推出相關政策的同時,伴隨著《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相關法律的制修訂,法律政策環境越來越有利于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
      1.2 地方實踐
       
      天津、東莞、上海等地在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方面的先行先試,為國家法律政策的制修訂、相關標注的推出、試點示范項目開展等提供了必要參考。
      1.2.1天津實踐
       
      天津作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選取的綠色供應鏈試點城市,圍繞綠色供應鏈制度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以綠色節能建筑、低碳示范區、鋼鐵產業綠色發展和綠色采購為重點,以APEC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示范中心為依托,以相關政策和配套標準為支撐的實踐路徑。2013年,天津發布《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圍繞綠色采購、綠色建筑、綠色住宅、綠色鋼鐵等重點領域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2014年,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布的《北京宣言》提出設立APEC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隨后在天津建立了首個APEC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示范中心。2015年,天津市發布《天津市綠色供應鏈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綠色供應鏈建設工作的全面啟動。此外,天津還出臺了《天津市綠色供應鏈產品政府采購管理辦法》《APEC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天津示范中心建設方案》《天津市亞太經合組織綠色供應鏈標準化工作方案》等相關政策文件。此外,天津積極完善標準體系,推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要求》《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綠色供應鏈標準化工作指南》《綠色供應鏈技術要求編制導則》等地方標準。隨著相關政策和標準的密集推出,形成了有利的制度環境,大量企業開展關注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
      1.2.2上海實踐
       
      上海雖然同樣是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選定的綠色供應鏈試點城市,但是與天津存在著一定差異,上海采用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實踐促創新”的工作模式,重點探索促進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的市場驅動力。2013年,上海啟動綠色供應鏈企業試點,百聯集團、上海通用汽車、宜家家居貿易等企業率先加入試點,隨后蘋果、翠豐集團、奔邁等加入。2015年,上海開始面向社會征集和評選綠色供應鏈案例,在2015、2016和2017年度,分別有14個、23個和25個企業獲得綠色供應鏈優秀案例獎或行業先鋒獎。2016年,上海啟動“100+企業綠色鏈動項目計劃”,通過廣泛邀請行業龍頭企業參與,推動供應鏈上相關企業提升了綠色發展意識。經過多年探索,上海市主動打造綠色供應鏈的企業數量顯著增加。
      1.2.3東莞實踐
       
      為創新環境管理方式,東莞市立足當地產業特點和環保需求,引入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2015年12月,原環境保護部以《關于同意支持東莞市開展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試點工作的復函》,正式批復東莞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工作。2016年7月,東莞印發的《東莞市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對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工作進行總體部署,重點圍繞政府綠色采購、綠色采購商計劃、綠色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綠色供應鏈管理技術體系等開展相關工作。東莞實踐的亮點在于體系建設,推出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導則——“東莞指數”,選擇家具、制鞋、電子、機械制造及零售服務業等行業的企業開展測試評價,推動了相關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
      1.2.4其他地方實踐
       
      此外,深圳、佛山等地也在綠色供應鏈構建方面進行了相關嘗試。2006年,深圳市環保局指導包括華為、富士康在內的13家企業發布“綠色采購宣言”并分別制定了企業綠色采購標準,共同承諾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2014年,深圳市政府又選取華為開展“深圳綠色供應鏈”試點項目,探索建立“政府指導、大企業采購牽引、中小企業改善環境”的政企合作新模式。2017年,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與佛山市順德區節能協會等機構在佛山市順德區共同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項目,重點在電子電器行業探索調動龍頭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的路徑和模式,美的、海信科龍等企業共同發表綠色供應鏈宣言。
      1.3 第三方實踐
       
      美國環保協會、美國自然資源協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綠色消費和綠色供應鏈聯盟、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等機構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工作,在推動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方面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在2007年聯合相關機構共同發出“綠色選擇倡議”,呼吁公眾在消費過程中考慮企業的環境表現,利用手中的購買權力,促使企業提升環境行為,同時呼吁零售商和品牌企業加強供應鏈環境管理,推動環境不達標企業采取整改措施,并進行公開說明。其創建的蔚藍地圖數據庫,已經全面收錄了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監管記錄以及企業基于相關法規和企業社會責任要求強制或自愿披露的數據等信息,并持續推動政府和企業公開更多的環境信息。
      阿拉善SEE在 2016年聯合中城聯盟、全聯房地產商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朗詩綠色集團共同發起“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由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技術支持,推選環境表現良好的供應商進入推薦采購名單。“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推出了多個品類的綠色采購方案,形成白名單暨推薦房地產企業采購的名單,并協助未達標的供應商整改相應環境問題。2019年,綠鏈行動推動146家供應商進入到環境合規白名單,實現了金額為51億元人民幣的綠色采購額。
      2018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聯合相關單位共同成立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通過政策研究、標準制定、企業實踐、國際合作、培訓咨詢等工作,帶動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開始關注并主動打造綠色供應鏈。2020年1月,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聯合綠色消費與綠色供應鏈聯盟等機構發出“統一綠色采購倡議”,旨在進一步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特別是有效發揮核心企業聯合采購的力量,激勵帶動鏈上企業共同改進環境績效。
      1.4企業實踐
       
      企業是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的主體。不管是政府實踐,還是第三方機構實踐,其目的都在于調動更多的企業參與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蘋果和舍弗勒兩家在華企業出現的“毒蘋果”事件和“舍弗勒”事件,以及華為公司主動開展的綠色供應鏈實踐,都是中國綠色供應鏈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毒蘋果”事件的結果是,蘋果公司開始加強對供應鏈上游企業的環境管理,主動公開供應商信息,廣泛接受社會監督,推動整個供應鏈持續變綠。截至2018年底,蘋果連續 5年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綠色供應鏈 CITI 指數 (CITI) 中排名第一,并于2019年成為綠色供應鏈CITI卓異品牌企業。
      “舍弗勒”事件的結果是,舍弗勒所提出的上游違規供應商關停延期請求被拒絕,表明了中國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以及對于環保違規的“零容忍”,督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
      華為作為本土企業的典型代表,率先開展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并探索形成了可復制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
      2006年,華為發布綠色采購宣言,優先選用環保表現良好的供應商。2008年,華為與深圳市環保局簽署《深圳市企業綠色采購合作協議》,將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與采購份額、合作機會掛鉤,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環境績效表現好的供應商進行采購,對環保表現差的供應商一票否決。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綠色供應鏈 CITI 指數中,華為多年位居本土企業第一名。
      雖然部分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是從總體上看,主動打造綠色供應鏈的企業少之又少。為調動企業參與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國家嘗試通過試點示范以及財政支持項目,引導行業龍頭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名單的征集工作,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四個方向發掘典型企業,目的樹立行業標桿,帶動全行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其中,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的遴選,重點聚焦行業中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經營實力雄厚、綠色供應鏈管理基礎好的核心企業。截至2020年9月,已開展五批綠色供應鏈示范遴選工作。其中,前兩批重點在汽車、電子電器、通信、大型成套裝備機械等行業遴選典型企業。經過多年的探索,示范工作逐漸成熟,重點支持行業已經從最初的離散制造擴大至流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涵蓋汽車、航空航天、船舶、電子電器、通信、大型成套裝備機械、輕工、紡織、食品、醫藥、建材、電子商務和快遞包裝等。
      2016年-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開展了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重點支持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和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項目,目的是解決相關行業綠色設計能力不強、工藝流程綠色化覆蓋度不高、上下游協作不充分等問題。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項目,對于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構建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通過項目支持,推動聯合體單位特別是龍頭制造企業實施了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完善了管理制度、明確了部門職責、制定了綠色供應鏈標準,加強了從采購、設計、生產、銷售、物流、使用、回收處理等環節的全流程綠色化管理,形成了部分典型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和實施路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