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安全治理重在制度、法律規范的監管到位。一方面,要加大執法的專業程度,強化源頭執法,依托智能終端監測系統,對野生動物保護區域實施監控,完善相應的信息系統和網絡執法體系,大幅提升執法效率。強化長期執法,不能僅僅依托各種專項行動搞突擊式、階段式執法,不能給犯罪分子有松懈的空隙。另一方面,由于野生動物保護涉及面廣、產業鏈條長,要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執法,鼓勵相關領域的行業協會、餐館、媒體乃至普通消費者對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曝光等,對于提供有價值線索的給予獎勵。
?。ㄋ模﹤鲗Ы】怠⒂押玫纳罘绞?/div>
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問題。[4]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必須立足于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要堅持保護優先,就要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載的限度內。保護野生動物,要杜絕食用,雖然對于進入可食用目錄的可以食用,但也要盡量減少,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生物安全還涉及轉基因糧食的安全問題,也要從根本上給予杜絕。在產業鏈上切斷最終的出資方、在食物鏈上切斷進入人體的欲望口。通過改變人類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給予生物安全持續性、穩定性的預期。
(五)積極推動全球生物安全共同體建設
生物安全關系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推動建立全球生物安全命運共同體,是我國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目標。在當今人員流動頻繁、交通運輸體系發達的現代社會,誰都不能保證在疫情防控中獨身世外。中國在此次防疫中的力度和做法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贊許。當前中國將生物安全提擋升級,納入到國家安全體系,不僅是中國的重大戰略安排,也具有全球意義。推動全球生物安全共同體建設,中國在扎實做好自身國內生物安全保護的同時,在國際社會各組織中要積極強化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體現大國擔當,為全球生物安全建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 參 考 文 獻 ]
[1]盧風.“生態文明”概念辨析[J].晉陽學刊,2017(05).
[2] 張孝德. 生態文明建設不等同于環境保護[N]. 社會科學報,2019-11-28.
[3] 丁漢正. 《野生動物保護法》問題初探[D].浙江大學,2017.
[4] 張孝德,張文明.習近平生態治理思想的深層實踐意蘊[J].國家治理,2017(40).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