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為什么機遇與挑戰并存?
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既是全球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數字經濟的綠色化發展成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的龐大市場為數字技術的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我國應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期,快速推進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在全球經濟復蘇的主旋律下,我國數字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為:
數字產業自身亦是高能耗產業。數字產業的發展極大推動了傳統行業的低碳發展,在產業數字化的進程中,企業通過不斷提高數字技術水平,極大提高了生產率和能源使用效率。然而,隨著我國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數字產業的
碳排放逐年增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1年全國各地區數據中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1.35億噸,到2030年將超過2億噸,成為我國經濟體系第一大
碳排放源。
數字基建能耗大,碳排放強度高。數字產業涉及5G、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通信技術,基于此類技術的數字設施均為耗電大戶。根據我國《“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國數據中心算力將是2020年的3.3倍。算力的增長必然帶來能耗的大幅增長,尤其是我國當前煤電比例較高,電力消耗的增長意味著碳排放的增加。
數字設備更新頻率高,相關廢棄物處理困難。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設備更新換代速度隨之加快。聯合國發布的《2020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將達7400萬噸。電子垃圾處理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行業。近年來,我國數字設備迎來“退役潮”,而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循環產業鏈尚未形成。面對如此龐大的電子垃圾回收需求,若無法妥善處理,必將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數據產業布局失衡,數字硬件重復建設。近年來,全國各地爭相建設數據中心,但缺乏統一規劃。數字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將使算力配置分散、數據流通遇阻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掣肘我國數字產業的健康發展并拉低能耗效率。因此,我國要加快推進數字產業自身的低碳化轉型,促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以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