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低碳能源轉型有哪些啟示
無論是2021年的全球能源供應危機,還是今年的俄烏沖突,都在預警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需要系統性思維。中國可以從以下方面思考如何利用國內外形勢與政策機會,維護自身能源安全與高質量發展。
一是超常加快推進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能源體系(特別是新電力體系)的建設投資,是穩定增長、加強能源安全、提高空氣質量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多得之舉。加速在不同地區開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源、網、荷、儲、用”一體化能源系統的
試點與應用推廣,加大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規?;_發力度和大型基地建設,推動中東部地區和南方地區優化發展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推動東部地區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制定包括進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特別要在2022年保增長的投資項目安排中優先配套安排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
二是在去碳化和能源安全的雙重背景下,引導煤電分步有序退出。煤電在電力系統中的角色應從現在的基荷能源向調節型能源轉變。在淘汰已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對存量煤電進行靈活性改造,提供靈活調峰服務,保障大部分煤電廠在運行較為合理的年限(20年或30年)后平穩退出。制定有助于退煤的財政金融政策和機制,嚴控涉煤項目帶來的擱淺資產風險。總之,要穩住存量,嚴控增量。
三是強化中國在新能源裝備制造方面的競爭優勢。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設備零件制造國,全球市場實現新能源裝機目標都離不開中國企業。2021年中國光伏組件產量共182GW,超一半(約98GW)向海外出口。歐洲占總出口的四成,是中國光伏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預計到2030年將新增4.8億千瓦的風機和4.2億千瓦的光伏裝機,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最大增量。由于歐洲本土光伏產業鏈規模小、成本高,大部分組件都依賴于中國進口,中國相應的新能源制造企業將迎來需求井噴。面對這一契機,應保持并不斷提升新能源裝備制造競爭力,塑造長期競爭優勢。
四是加快汽車電能替代步伐,維護供應鏈穩定。在設定交通工具電動化目標時,充分考慮歐美
碳中和目標的超前性和交通行業減排力度高于中國的情況,這將導致美歐車企電動化的步伐快于中國業已彎道超車且當下具有競爭優勢的車企,進而在近中期失去已有的競爭優勢。因此設置與歐美交通行業電動化目標大致同步甚至更快的目標,將有利于同時貢獻于經濟增長、能源安全、空氣質量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同政策目標。加速全球交通行業的電氣化進程的同時,需維護供應鏈的穩定(電動車電池主材碳酸鋰一年暴漲十倍)。延伸產業鏈(比如車企和電池廠商向上游部署合資公司),加強電池回收再利用是保供穩價的優選。
五是引導海外綠色投資,加強與各國的低碳技術合作和貿易往來。提升到歐美國家出口產品的環境標準,為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低碳產品提供金融機制等方面的支持。使氣候和能源方面的合作成為緩和地緣政治張力的積極因素,進一步發揮中國在全球氣候行動的引領作用,助力全球能源安全轉型。
本文作者詳情:辛嘉楠(氣候變化國際事務主管), 董鉞(氣候變化國際事務研究員),才婧婧(氣候變化國際事務主管),張笑寒(總裁辦公室項目經理),趙文博(總裁辦公室項目助理經理),鄒驥(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