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第一節 指導思想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緊緊圍繞國家和自治區戰略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力促進“五化協同”,堅持減緩與適應并重,堅持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增加生態系統碳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我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基本原則:
——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同步推進。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遏制排放過快增長的勢頭,力爭碳排放盡早達峰。加強氣候變化系統觀測、科學研究和影響評估,提高全區各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推動。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能力。注重制度創新和政策設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堅持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政府、企業、公眾等全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格局。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第二節 主要目標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到2020年,全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5年下降17%,能源消費總量力爭控制在2.25億噸標準煤以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6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46%。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得到進一步發展。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商業和農村等重點領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取得明顯成效,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得到提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第三章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一節 調整產業結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農牧業;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推進我區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抑制高能耗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全力推進煤炭、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嚴格執行國家新的準入標準、政策,嚴格控制煤炭、電力、無下游延伸電石、甲醇等新增產能。對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市場。
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推動我區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發展。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結構。支持重點行業改造升級,鼓勵企業瞄準國際國內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節能低碳等水平。實現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大力發展綠色節能低碳產業。積極推進“互聯網+”,全力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深化“兩化融合”發展,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數據云計算、生物醫藥、蒙中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其成為支撐我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形成在全國具有鮮明特色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旅游、文化、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帶動性方向發展。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5%左右,其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左右。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綠色生產技術,發展綠色農牧業、節水農牧業、效益農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