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區塊鏈在中心化經濟體系的切入口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能源行業的利益主體未能實現去中心化,目前有不少業務都由巨頭型企業掌控,但這些行業里卻依然會存在一系列的協作成本與信任危機,具體來看:
在能源企業內部,由于能源巨頭們所面臨的工作量比較龐大、而其決策權很多時候又很集中,因此這將會難以避免地會導致企業的決策效率較低,對外界變化的反饋時間較長;同時,由于能源行業格局中心化高,企業之間競爭程度不夠,各方缺乏通過改革管理模式來提升效率的主觀動力,就算有相關的意向,也需要為此制定大量的新規則,客觀方面缺乏執行的可行性。比如說現在業內常提到的“四表合一”【注】,雖然在理論上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在實際操作中,負責收款并進行分發的利益方由于諸多原因,并不會在第一時間將合作伙伴的資金分發到其手中,進而導致后者面臨著現金流延遲的問題,最終使得各方參與四表合一的積極性不足。
在能源企業外部,由于一些能源巨頭的業務覆蓋面過廣,而相應的服務培訓難以跟上,導致其某些下屬分支機構的服務并不能夠滿足人們的要求,企業的品牌難以起到足夠的信用站臺作用。以某大型石油公司下屬的加油站為例,由于總部的前期培訓有時候不夠到位、而后期的監管也不能如影隨形,導致眾多的加油站雖然都打著石油公司的品牌旗號,但彼此之間的服務卻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地區的加油站還會向油品中摻入廉價的酒精溶液,損害消費者利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
區塊鏈技術在能源去中心化經濟體難以成行的情況下,實際上仍然有在這一行業落地的可能性。具體方案如下:
首先,在能源企業內部,如果想要通過提高決策效率來壓縮企業反饋時間,就需要企業相關部門將一些事務的決策權放手,對企業決策層來說,比較可靠的事務執行者并非下屬基層員工,而是遵從“代碼即法律”原則的智能合約,而智能合約的可信運行環境又需要區塊鏈來營造。如此一來,便為這項技術的落地提供了切口。例如2018年時某石化集團在高度復雜的石油貿易環節使用了“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大幅提升了原油交易執行效率,優化了20%至30%交易融資成本。
圖:智能合約對于加速能源大企業內部的復雜流程有著明顯的幫助
其次,在能源企業外部,尤其是針對某些C端用戶的龐大分支業務上,企業品牌效應的弱化,使得這些領域的服務供應經常會呈現出“準去中心化”的格局(畢竟就算是同一品牌和下屬機構,彼此間的服務都參差不齊),也就是說,這種領域實際上依然是類似于筆者在《產品與服務非標準化給區塊鏈應用所帶來的沖擊》所提到的“非標準化去中心經濟體系”,通過基于區塊鏈的發票,用戶可以證明自己的真實消費者身份,進而在相關的交易平臺上對這些終端服務機構進行評價,由此來對這些機構的服務質量進行一個更為準確的量化,為其他人提供選擇依據。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