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四就是突破了財政支付瓶頸。過去,財政支付難是節能企業對公共機構節能改造望而卻步的最大障礙。對此,市財政委創新做法,一方面,固化預算,由財政部門按項目業主單位改造前原有的預算標準或能耗定額全額撥付給項目業主單位,解決“無錢可付”的問題。另一方面,明確支付流程,由項目業主單位負責向財政部門申報節能效益,并向節能服務企業支付資金,化解了財政預算和節能效益分配之間的矛盾,大大激發了各單位實行節能改造的積極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轉變 從“節能”走向“舒適”實現綠色公共機構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從長遠來看,建設具有生態文明理念、崇尚人與環境和諧的綠色公共機構是節能減排的必然趨勢。而這樣的實現需要我們做出多種轉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一方面,要由節能改造向科學管理轉變。2015年底前,我們將集中精力完成15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任務。2015年后,建立節能改造后期評估制度,對完成改造并處于合同分享期內的單位定期開展節能效果評估,加強監管,強化管理節能和行為節能。同時,大力開展科學用能管理,落實節能責任制度,強化日常行為管理,逐步形成管理節能、行為節能和技術節能多管齊下的節能工作體系。
另一方面,要由定性化考核向定量化考核轉變。今后我們將著重建設公共機構能耗動態監測平臺,實現對公共機構能耗的全面實時動態監測,建立科學合理的用電、用水、用油、用氣的定額標準,逐步形成科學、規范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摒棄過去粗放式考核方式,把定性考核過渡到以能耗定額執行、能源審計為主的定量考核,建立起一套涵蓋目標責任、監測、考核、公示的監督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措施,嚴控能源消耗成本,形成節能長效約束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由節能型公共機構向綠色公共機構轉變,將是我們最終的期待。我們將以創建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為契機,樹立一批管理科學、用能高效、勤儉節約、踐行低碳的節能典范。逐步由單體示范向規?;?、區域化發展,從“節能型”向“舒適型”轉變,在全市公共機構范圍內倡導綠色建筑、綠色環境、綠色辦公、綠色用能、綠色出行、綠色采購、綠色消費,真正實現公共機構工作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和節能管理模式的跨越式發展。(完)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