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端減排擁有巨大潛力
個人碳賬戶對“雙碳”目標有何意義?“碳賬戶是對個人低碳生活產生引導,并非要利用個人碳賬戶達到直接減排,而是通過有吸引力且可持續的公益激勵機制,將低碳場景延展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勵公眾踐行綠色低碳行為,從而提升社會公眾的參與度。”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伙人李菁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碳賬戶通過鼓勵個人的綠色消費反過來推動生產側的技術、研發等進行轉型和升級,最后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終極意義之一。
從當下來看,消費端減排擁有著巨大潛力。中科院2021年公布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國全社會碳排放總量中,生產端占47%,消費端占53%。聯合國環境署的相關報告也稱,家庭消費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從中國碳排放結構來看,26%的能源消費直接用于公眾生活。此外,綠色消費也逐步成為促進消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長點。2022年1月,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要求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明確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此外,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在
試點,當下的個人碳賬戶對個人參與碳排放交易市場起到了培育作用。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稱,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
“根據目前全國碳排放
交易系統相關規定,運行初期,首批參與者還是控排企業,普通投資者暫時還無法以個人身份直接參與全國碳排放市場的交易。”據李菁介紹,按照相關條例,個人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之一,可以參與碳排放配額交易。也就是說,未來
碳交易將會以一種金融投資方式,讓更多的普通公眾參與進來,潛力巨大。
事實上,在地方碳市場中,個人參與碳交易有先例。2011年起,全國在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其中,廣東、深圳、
北京、重慶等地均允許個人參與碳交易。不過,現行的入市規則對個人資產有一定要求,并要求個人有足夠的知識以及分辨風險的能力。以廣東省為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自然人會員
開戶指引》顯示,個人會員申請
開戶需滿足“持有證券、期貨、碳交易等投資賬戶滿一年,且近一年交易額不得低于人民幣50萬元”等6個條件。
“由于操作碳交易市場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如果投資者不熟悉相關政策、形勢,那么投資風險可能會很高,目前還需進一步加強普通投資者教育。”廣碳所總經理助理肖斯銳認為,碳市場作為一項支持碳減排的政策工具,其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服務綠色低碳發展,而不是為了實現個人投資而建立的投資市場。目前,個人可以通過碳普惠間接參與碳交易,進一步了解碳市場的交易邏輯。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