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森林城市:涂抹“綠”生活

      文章來源:半月談網2019-07-15 17:23

      綠色守護中的“生態困局”

       
       
      半月談記者在湖南、安徽、福建等地走訪發現,部分地區仍面臨守著綠水青山、發展舉步維艱的現狀。如何突圍“生態困局”,走好林業精細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綠色發展之路,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正在考驗森林城市建設者的智慧。
       
      最大困難是處理開發與保護的矛盾
       
      “綠色發展,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處理開發與保護的矛盾。”這是記者走訪森林城市時聽得最多的困惑。一些地區生態基礎良好、森林覆蓋率很高,卻“守著金銀山、過著窮日子”。受訪基層干部認為,“生態困局”實際上是保護與發展、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矛盾的具體體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部分地區包袱重、限制多。安徽一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2%,“原始森林原生態、負氧離子富硒水”,石煤、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作為集“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限制開發區”于一體的特殊縣份,該縣陸續關閉了40多座礦山企業,結果“富”了生態、“窮”了財政。群眾上世紀90年代集資建的林場樹木已全部成材,如今既不能砍伐也沒有補償。發展的遲緩甚至導致該地方醫療、教育人才流失,旅游、管理人才難以引進。
       
      生態修復造成短期陣痛。為保護生態,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吳田山礦區被關閉進行復墾復綠,原來礦區的3萬多名工人難以安置,大多自謀出路。這類礦山及采煤沉陷區復墾復綠項目,在全國并不鮮見。長泰縣副縣長林清發表示,如果礦山不關,水不會清,山不會綠,也就無法吸引外來投資,重視生態環境絕對是符合長遠利益的選擇,但短期造成的陣痛,也亟須想辦法解決。
       
      生態旅游“投入大、見效慢”。生態旅游是多數地區綠色發展的首選,然而旅游產業需要投入大量財力建設基礎設施,短期內難以產生經濟效益或形成良性循環。湖南省新邵縣龍山林場場長劉勇介紹,每年有20多萬人前來旅游,林場提供的床位十分有限,旅游配套設施嚴重滯后。湖南省婁底市大熊山林場已被當地納入蚩尤文化旅游項目,林場打算在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讓部分富余人員和村民轉型為導游、保潔等景區服務人員,但面臨缺乏經驗、缺少資金和技術等困難。
       
      傳統的粗放模式沒有前途
       
      無花果畝均收入超萬元,一棵精心雕琢的羅漢松賣出20萬元,廢棄礦山變成濕地公園、特色小鎮……多位受訪者談到,林業要實現綠色發展,傳統的粗放模式沒有前途,必須走精細化、產業化、現代化道路。
       
      調整種植結構,推動融合發展。安徽省池州市林業局局長王樅紅認為,森林城市需要及時向森林經濟轉型,以森林產品、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為方向,調整種植結構。林下經濟效益比砍樹更高,東至縣無花果種植畝均收入超萬元。在福建漳州,近10多年來,荔枝效益大幅度下滑,村民們本來準備砍樹,后來在政府支持下開始在荔枝樹的樹干上和樹下種植鐵皮石斛。一株荔枝樹可產鐵皮石斛4斤,一斤市價在2000元左右,合作社一個月銷售額能達到10萬元。此外,漳州市還大力發展其他苗木花卉、竹業、油茶等林下產業。
       
      還有地方積極探索林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福建省三明市用紅豆杉做生物醫藥,生產40多種抗癌藥物;用無患子果肉生產高檔洗滌劑、美容劑,用果仁生產生物柴油,均實現了生態經濟的多重效益。
       
      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湖南創新融資模式,在全國率先發行了67億元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債券,帶動近200億元投資,促進了土地升值、產業升級,形成良性循環。珠三角地區針對城市擴張和環境惡化,進行生態修復,打造“森林城市群”,新建森林公園165處、濕地公園69處,推動當地旅游、漁業等產業的發展。安徽淮南利用采煤沉陷區的湖面,建成全球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電站,“上發電、下養魚”,既開發了綠色能源,又解決了原來煤礦工人的就業問題。
       
      善于經營才能真正實現林業惠民
       
      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帶來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更帶來價值觀的重塑?;鶎痈扇浩毡檎J為,保護生態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讓老百姓守著“青山綠水”過窮日子、苦日子,善于經營才能真正實現林業惠民。
       
      ——加大對薄弱地區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而現階段的生態補償手段與這一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安徽省池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夏吉苗表示,對生態基礎好、財政能力弱的地區,政府和國企應主動擔當;對鐵路、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安排中央資金重點支持,提升產業造血功能和發展內生動力,幫助推動這些地區實現綠色發展。
       
      ——強化科技支撐,突出科技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安徽省林業局林長制工作處處長張新法建議,鼓勵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設立研發機構,加強特色、珍稀苗木種質資源的調查研究工作,建立優質種質資源庫和育種平臺,加快優良苗木品種的馴化和選育,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放開資本市場,提倡共建共享。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造林與產業發展處副處長王朝暉表示,解決資本問題必須突出多元化,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現在是資本需要出路,放開了,不愁沒有資本。”湖南省林業局副局長吳劍波說,綠色發展的本質是共享,政府不能卡著權力不放,需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做好引導工作。
        ——綠色發展必須守住生態紅線。原全國森林城市評審專家組成員吳澤明表示,生態紅線是綠色發展的底線,類似林地占補平衡是有效化解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矛盾的途徑,但必須嚴格實行占一補一、先補后占的工作機制,確保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雙增長。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