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強化科技創新,推進低碳技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所謂低碳技術,也稱為清潔能源技術,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來穩定或減少能源需求,同時減少對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賴程度的主導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低碳技術既是提升一國未來經濟社會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摒棄一國高碳發展老路和老的高碳技術模式,實現一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途徑。在發展低碳技術方面,發達國家已先行一步,并取得了卓越成就。我國與其相比,差距明顯:以高能效技術來看,目前發達國家的綜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經濟體的轉換效率已達到45%,而我國只能達到35%,最近兩年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體來看還是很落后,而且發展十分不平衡。
如果分領域來看,電力行業中煤電的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高參數超臨界機組技術、熱電多聯產技術等,我國已經初步掌握,而且近兩年進步很快,但仍不太成熟,產業化還有一定問題??稍偕茉春托履茉醇夹g方面,大型風力發電設備、高性價比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生物質能技術及氫能技術等,與歐洲、美國、Et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也還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領域,例如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問題、混合動力汽車的相關技術等,我們雖然掌握一些,但短時間還無法達到產業化的水平。對于冶金、化工、建筑等領域的節能和提高能效技術,我們在系統控制方面,還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IPCC即政府問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指出,未來全球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20萬億美元。國際能源機構估算,2001~2030年,中國能源部門需要投資2.3萬億美元,其中80%用于電力投資,約為1.84萬億美元。對于如此大規模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如果只使用當前的非低碳技術,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明顯是不適合的。因為用落后技術建成的固定資產不可能在短期內推掉重建,如此將形成一個能源基礎設施在其生命周期內的資金和技術鎖定效應,因此造成的高排放問題將很難解決。所以,加快發展低碳技術步伐,既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性要求,更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在目前境況下,我國獲得低碳技術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清潔發展機制(CDM)引進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成本低廉,但往往不能獲得國外的核心技術。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所謂清潔發展機制是指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給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效果的項目,項目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轉讓給發達國家。通俗地講,就是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每減少一噸二氧化碳排放,其在國內就可相應多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即多獲得一噸二氧化碳排放權。由于在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的成本,平均要比發展中國家高出5~20倍,所以一些發達國家及其企業在強制減排的壓力下,更愿意利用相對低成本的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而獲得相應的排放指標。這里需要說明的是,CDM是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機制,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低碳技術。但從這幾年實施的情況看,CDM執行得更多的是資金的轉讓,也可以說是單純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的買賣,技術的輸出轉讓則很少。究其原因,是因為發達國家擔心轉讓先進技術會影響其國內產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在多年的氣候談判中,雖然發達國家在相關的公約和協議中都聲稱轉讓技術,但總是以各種借口拖延這項義務的履行。雖然締約方會議已經就技術轉讓問題做出過大量決定,但真正實現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先進技術以減排溫室氣體的案例,還沒有在締約方會議上展示過。很明顯,想通過第一種途徑全面推進我國低碳技術進步是很難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第二種途徑是自主研發,即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重點攻關中短期內可以獲得較大效益的低碳技術,尤其是針對提高重化工行業能耗的新技術,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對我國而言,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能源技術的實質是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化石能源的潔凈、高效利用。也就是說,我國目前發展低碳能源技術的重點應當是煤炭的潔凈高效轉化利用和節能減排技術。這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目前尚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起步階段,經濟尚沒有擺脫消耗大量資源的粗放模式,重化工業比重較大、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人口增長等因素決定我們國家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根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的勢頭,過早、過急或過激地減排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會遲滯我國小康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國應當探索一條既能滿足眾多人口基本物質需求,又不會對資源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新型發展道路。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這要求我們既不能向外轉移負擔,也不應在人均資源占有和排放水平上與發達國家攀比,同時還要防止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把高耗能項目向我國大量轉移。而要做到這些,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低碳技術創新體系,而且這個創新體系還應當是自主研發和國外引進的結合體。有了這樣的創新體系,我們才可以理直氣壯地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主動參與競爭,而不是被動等待技術轉讓。當然,建立這樣的創新體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其內涵上,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著眼于中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二是要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三是要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大力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如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利用技術以及二氧化碳收集儲存技術、超低二氧化碳煉鋼技術等;四是要加快核能、水電等低碳特征能源的開發利用,協調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與污染減排,持續提高生態系統碳匯功能;五是要以現有的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平臺為依托,加強國際問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其外部環節上,一是要建立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盡管我國相關的主管部門曾制定并出臺了一些與低碳技術研發有關的優惠政策,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發展,論文格式管理機構的變化及政策規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勵政策名存實亡,部分政策因難以執行而未執行,所以,重新構建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勢在必行;二是要建立由政府主導的科研投入機制。
目前,我國低碳技術項目特別是大規模的示范項目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I臨時撥款和政策貸款,以及國際機構的捐款和貸款,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同時,金融系統對低碳技術項目支持不夠,多數銀行不選擇對低碳技術項目融資,即使部分銀行實施融資,其信貸放款數量也非常有限,難以滿足低碳技術發展的資金需求;三是要推進國際合作,要積極參與國際上關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的交流,尤其是要加強與發達國家在低碳能源技術和碳捕獲與埋存技術方面的交流合作。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對于全世界都是一個新的課題,當前正在推動示范和制定標準及規則,為了爭取我們的話語權,中國政府應采取積極態度,主動參與。同時,要鼓勵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交易,力爭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而且,還要充分利用好我們的廣闊市場,引導風險投資,將國外的先進理念、技術和資金引到中國來,共同示范,共享成果,爭取雙贏,為我國能源技術發展開創新的道路創造條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總之,中國應從戰略高度看待低碳技術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原則,研究提出我國低碳發展的技術路線圖。要從體制上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加快現有低碳技術推廣和應用,以及關鍵低碳技術的自主創新;在充分利用國外成果和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實現高起點跨越式的低碳技術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