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國家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焦化、電力等行業基本集中在汾渭平原,焦化企業多,煤炭消費量大,減污降碳壓力大,空氣質量改善任務重,這是汾渭平原的整體現狀,同時也是下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山西省晉中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賀中偉言辭懇切,向與會的
專家學者介紹說。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以下簡稱環境規劃院)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日前聯合發布了最新成果——《汾渭平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煤炭總量控制》(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來自環境規劃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山西省生態環境規劃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汾渭平原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雙碳”目標建言獻策。
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硬骨頭”
汾渭平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重工業基地,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接近80%,煤炭消耗量約占全國1/10。汾渭平原也是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2022年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9微克/立方米)。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研究員張靜介紹說:“《報告》將晉中市、運城市、臨汾市等11市1區和太原市、陽泉市、晉城市和長治市4市,共計15市1區全部納入研究范圍,合稱為汾渭平原區域。”
煤炭對山西省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山西省80%的產業都依賴煤,如鋼鐵、焦化、化工、水泥等。如何轉型是一直困擾山西省委、省政府的一道難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員鄧蜀平介紹說,“2022年,山西省煤炭產量是13億噸,今年預計將增長到13.3億噸,增加3000多萬噸。”
對煤炭的高度依賴,讓山西省尤其是汾渭平原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壓力重重。“從煤炭消耗來看,臨汾、運城和呂梁萬元GDP能耗比較高,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張靜說,為了減煤,各個城市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減少煤炭依賴,山西省積極推動了煤層氣高效利用和高效發展,太原市大力削減焦化行業過剩產能,呂梁創新建立了煤炭預算的統計體系,晉中市開展“一市一策”工作,都取得了積極成效。“2021年,汾渭平原區域的PM2.5平均濃度比2016年下降了38%,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空氣質量仍然不容樂觀。”
“晉中市的空氣質量在汾渭平原,乃至在全省排名基本在倒數,主要原因就是高碳高排放。”賀中偉介紹說,今年1月—6月,晉中市空氣質量基本排在全省倒數。“截至目前,太原、臨汾、晉中基本在全國重點城市當中是倒1、倒2、倒3,所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壓力很大,而壓力主要來自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問題。”
山西省一些高排放行業也在努力探索轉型升級的道路。“從2018年開始,山西省委、省政府花了大力氣進行整治焦化產業。山西焦化產能從1.9億噸降到1.4億噸,去年的產量是9000萬噸。”鄧蜀平介紹說現在山西省正在實行超超低排放,今年年底前4.3米的焦爐要全部關停。
山西省生態環境規劃和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謝臥龍介紹說,2022年,山西省發布《關于實施鋼鐵焦化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推動鋼鐵焦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建城區周邊的鋼鐵焦化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能夠有方法“協調碳達峰與眼前環境質量改善的難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