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是CCUS破局關鍵
要破解阻礙CCUS發展的最大難題“經濟性”,除了CCUS自身技術迭代和規模化帶來的降本,
碳交易市場的開放被認為是一大關鍵因素。這背后的邏輯在于,即使CCUS的費用看似略高,但是如果不采用這類技術就要在碳市場中付出更高昂的代價購買
碳配額,那么也就會有更多人愿意“退一步”,接受CCUS。
張賢表示,二氧化碳濃度是決定碳捕集技術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國內大多數CCUS示范項目的捕集成本在每噸100元到500元之間,化工行業捕集成本相對較低,電力、水泥等行業由于煙氣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低,捕集成本偏高??傮w而言,國內的捕集成本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然而,當前的全球碳
價格和中國碳
價格遠未達到觸發CCUS投資的理想水平。根據張賢團隊的研究結果,當
碳價格上升到約350元到380元/噸二氧化碳時,預投資的電廠將滿足執行CCUS改造的條件,從而可以達到收支平衡。
歐盟是全球碳市場的“排頭兵”。2022年,歐盟碳交易量92.77億噸,占全球碳市場交易總量的75%;交易額5.5萬億元,占全球碳市場交易總額的87%;平均碳價81歐元/噸。對比歐盟,盡管中國是全球碳市場中覆蓋碳排放量最大的,但交易還不活躍,價格相對較低。2022年國內碳市場碳交易總量為5088.95萬噸,總成交額28.14億元,掛牌協議交易成交均價58.08元/噸。換言之,全國碳市場的交易規模不足歐盟的1/100,平均碳價不足1/10。
“在中國政府提出雙碳目標之后,中國的很多企業在市場上尋找,也在不斷對標,希望找到這樣最有參與度,而且商業可行的CCUS解決方案和高質量的項目。但受制于經濟、技術等因素,真正落地的項目相對較少。如果未來中國碳市場能夠納入CCUS項目,通過碳排放市場
買賣配額獲得收益,伴隨較高的碳價,那么CCUS的內部收益率將顯著提高,為更多項目掃除顧慮。”徐忠華稱。
值得注意的是,當一些人在探討CCUS如何更好更快地發展,也有一些人認為,當前階段并不適宜投入過多的人力和財力進行這類研發。“CCUS是實現雙碳目標最后迫不得已的方法,成本高還要額外耗能,所以現在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放在
節能減排、清潔電力上,而不是優先研發或者應用CCUS。”一位可再生能源資深研究人士曾對記者直言。
對此,張賢認為,從短期來看,優先投資于節能減排和清潔電力無疑是高效和直接的減碳手段,通過提高能效、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從長期視角看,CCUS技術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尤其是對于那些難以通過傳統技術手段實現減排的行業。雖然當前CCUS技術面臨成本高和額外耗能的挑戰,但它為抵消工業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的增強,CCUS技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因此,即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CCUS技術的研發和早期部署投資也是對未來的重要準備,確保能夠利用所有可行的技術手段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