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
常政辦發〔2022〕86號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常州市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常州市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2月7日
?。ù思_發布)
常州市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的意見》(蘇政發〔2022〕72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提升計量能力和水平,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以推動常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創新驅動、供給提升、市場引導、政府保障”為原則,聚焦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加強全市量值傳遞溯源體系能力建設,推進計量科學技術創新發展,加快提升常州現代先進測量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計量基礎和保障作用,為推動 “532”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提供堅實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現代先進測量能力和水平有力提升,計量科技創新力、影響力進入國內前列,部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計量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計量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建設高水平市級計量科學研究機構,全市新建和升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80項以上;申請新建2個省級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主持或參與制(修)訂省級及以上計量技術規范不少于5項;申請新建承擔計量器具新產品型式評價任務實驗室1個,組織和參與計量比對不少于20項;培養10名左右計量學科帶頭人(行業
專家、領軍人才),打造5個計量科技創新團隊;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滿足95%以上的量值傳遞溯源需求。
——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圍繞高端裝備、
新能源、新材料、
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等重點產業鏈和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建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或創新中心3個以上;服務先進制造業企業300家以上,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行企業計量執行官制度不少于80%;新建1個省級儀器儀表產業園,引導發展10家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儀器儀表企業,新增標準物質200項以上,培育2家以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標準物質)品牌;全市測量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增強。
——計量監督管理體制更加健全。強化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保障和能力建設,強制檢定項目建標覆蓋率達95%以上;推動計量惠民提質增效,申報建設2個省級計量惠民示范縣(市、區),引導培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2000家以上;促進計量工作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轉變,提升計量協同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水平。
到2035年,全市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重點領域計量技術取得關鍵突破,計量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計量監管工作全面加強,建成符合常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高水平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和完善發達的計量技術服務業。
三、加快計量科技創新
(一)建設高水平計量公共服務
平臺。對標全國一流,建設高水平、公益性公共服務
平臺,爭創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1個、省級公共服務平臺2個。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和民生領域計量創新需求,開展關鍵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和測量方法研究,開發新型量值傳遞溯源裝置。在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建立一批先進測量實驗室,針對復雜環境、實時工況環境和極端環境的測量需求,加強測量傳感、遠程測試、在線測量、量子計量等新型技術研究和應用。鼓勵參加國際法制計量組織證書互認實驗室建設,鼓勵參與國際計量技術交流活動和規則制(修)訂。
?。ǘ┙M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統籌規劃,明確各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重點,全市新建和升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80項以上。鼓勵計量技術機構聯合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提升計量技術資源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建立完善大型計量測試設備共享機制,提高大型測試設備的利用率。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應適應本地區產業發展和實施強制檢定的需要,縣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應適應工作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的需要。實施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體系動態管理,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ㄈ┘訌娪嬃繉I技術委員會建設。圍繞產業發展和現代先進測量需求,建設2個省級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鼓勵在全國有優勢的現代先進測量領域爭創全國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積極參與計量技術規范管理,主持或參與制(修)訂省級及以上計量技術規范不少于5項。充分發揮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資源和產業優勢,完善計量科技創新協作機制,不斷強化全市先進測量科技創新基礎,為產業發展急需的量值傳遞溯源提供技術支撐。
?。ㄋ模┘訌娦褪皆u價實驗室建設和計量比對工作。圍繞計量隱形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產業,推動對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項目量值準確性、可靠性計量評價,開展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試評價,加強計量測試方法研究,新建承擔計量器具新產品型式評價任務實驗室1個。鼓勵對重點實驗室、重點工程、大型儀器等開展量值溯源與保障能力驗證,強化計量風險防范意識,組織和參與計量比對不少于20項。加強區域性計量工作合作,參與長三角計量資源共享互通、計量科技創新合作、計量比對活動,不斷提升全市計量測試能力。
(五)建立現代計量人才隊伍。加強計量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完善計量人員培訓制度,提升計量隊伍的監管能力和業務水平。加強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管理,推進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職稱、職業技能等級、職業教育學分銀行等制度有效銜接。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開展計量職業技能競賽,培養一線計量檢定校準操作能手。建立全市計量專家庫,培養10名左右計量學科帶頭人(行業專家、領軍人才),打造5個計量科技創新團隊。選樹計量先進典型,增強新時代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七M計量支撐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持續滿足全社
會計量溯源性要求,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滿足社會95%以上的量值傳遞溯源需求。推動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領域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鑒和共享共用。加強對高校、科研院所所屬實驗室及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深化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應用示范創新,鼓勵技術機構針對產業發展,形成“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積極發揮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的協同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一體化基礎支撐服務。
四、深化計量服務保障
?。ㄆ撸┘訌姮F代先進測量技術載體建設。圍繞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等重點產業鏈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對計量的需求,建設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或創新中心3個以上,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并開展具有前瞻性研究的計量測試服務。開展工業機器人機械系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提升智能工業控制系統整體測量能力,服務常州機器人產業發展和產業智能化改造。落實工業強基計量支撐計劃,重點開展軌道交通核心零部件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基礎材料關鍵性能評價、基礎工藝過程計量控制研究,提升產業計量基礎支撐能力,服務先進制造業發展。
(八)實施企業計量能力提升行動。幫助企業在技術研發早期加強計量工作,建立完善與其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覆蓋產業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測試可靠性保證體系,服務先進制造業企業300家以上。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測量技術、自動監測設備儀器,研發專用測量設備和管理系統、通過量值溯源和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和計量數據的有效應用,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行企業計量執行官制度不少于80%。健全激勵企業增加計量設備投入的支持政策,對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和專用測量設備,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九)服務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強
碳排放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量儀器開發,加快研究、推廣、實踐低碳技術應用,通過聯合申報國家和省、市的項目、課題等方式,在零碳技術、低碳企業、近零碳園區等領域發揮計量作用,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開展重點用能單位、公共機構、數據中心能源計量審查,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能耗在線監測工作,強化結果運用,促進用能單位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分領域、分行業完善能源資源計量服務,加大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分析挖掘和利用;開展能效標識、水效標識檢測,能源平衡測試和過度包裝檢測等技術服務,服務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ㄊ┡嘤龎汛髢x器儀表和標準物質產業。推動儀器儀表企業集聚發展,引導儀器儀表、標準物質、測試機構集聚園區創建省級儀器儀表產業園。推進儀器儀表、標準物質相關產業強鏈補鏈,引導發展色譜儀、質譜儀、傳感器、衡器、流量儀表、標準物質生產機構等領域10家左右較強競爭力的儀器儀表、標準物質企業,新增標準物質200項以上;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核心設備自主可控,培育2家以上具有核心技術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儀器儀表、標準物質品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鼓勵儀器儀表、標準物質企業與計量技術機構加強合作,促進產業快速發展。鼓勵計量器具制造企業取得國際法制計量組織證書。
?。ㄊ唬┘涌齑龠M現代先進測量技術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計量校準、測試驗證等高技術服務業,培育和壯大專業化測量技術服務市場,提升現代先進測量服務業的競爭力,構建多元開放的測量服務新格局。推進各級計量技術機構提升服務能力,規范各類測量服務市場行為,探索建立測量服務業主體的技術能力和信用第三方評價制度,促進測量服務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推動全市測量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增強。
五、健全計量監管體制
?。ㄊ┘訌姺ǘㄓ嬃繖z定機構保障和公益性計量建設。落實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依法實施強制檢定和建設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的主體責任,強制檢定項目建標覆蓋率達95%以上。穩定、持續、全額保障強制檢定工作實施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等法定計量職責的履行,保持全市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特別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穩定運轉,確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準確可靠、穩定有效,確保強制檢定工作有序順暢。為計量技術機構正常開展公益性工作及時解決工作困難,確保公益性計量工作持續高效運轉。
(十三)推進計量惠民工程提質增效。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圍繞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領域開展計量保障能力建設,切實保障民用水表、電能表、燃氣表、加油(氣)機、電子計價秤、驗光配鏡設備、醫療設備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和商品量的量值準確可靠。圍繞精準醫療、可穿戴設備、體育健身、養老等民生領域,完善相關計量保障體系,開展大眾健康與安全領域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應用和計量測試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高品質生活的計量基礎。開展誠信計量示范行動,建設2個省級“計量惠民示范縣(市、區)”,推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建設,引導培育2000家以上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強化鄉村民生計量保障,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大對涉農物資的計量監管。
?。ㄊ模﹦撔轮腔塾嬃勘O管模式。完善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格推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規范量和單位使用,逐步建立智能計量器具實時監控、失準更換和監督抽查相結合的新型監管制度。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手段,積極建設運用新型智慧計量監管體系,實現全市計量工作數據集中統一管理、分級使用維護、實時更新共享。通過數據系統化、器具智能化,促進計量工作從管器具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轉變,提升計量協同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水平。
(十五)完善計量執法體系。加強計量執法協作,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嚴厲查處打擊制造、銷售、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和凈含量嚴重失準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加強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的銜接,推進信息共享,提升執法效率。加強計量執法隊伍建設,提升計量執法裝備水平。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六、加強保障體系建設
?。ㄊ娀M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計量工作全過程。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要把計量事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施有效銜接,明確計量發展重點,分解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定期聽取計量工作情況匯報,加強計量工作統籌協調,及時解決計量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建立市計量咨詢專家委員會,做好計量決策支撐和咨詢服務。
?。ㄊ撸┘哟筘斦U虾驼咧С帧⒎ǘㄓ嬃柯氊熀凸嫘杂嬃抗ぷ魉杞涃M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依法履行計量職責的保障作用和對公益計量能力建設的引導作用,保障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有效運行。制定有效政策,加大對發揮公益性作用的計量公共服務平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計量惠民工程的支持。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計量重大項目、計量創新平臺、計量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鼓勵社會各方采取多元化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現代先進測量技術研發、計量關鍵共性技術成果轉化、現代先進計量器具設備研發和應用服務。
(十八)加強計量文化和科普建設。結合“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聚焦群眾關心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大力宣傳計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推動計量宣傳通俗化、制度化。將計量基礎知識納入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教育體系,通過開設計量科普講座等形式推動計量走進中小學校園,鼓勵有條件的計量技術機構開展“實驗室開放日”活動。發掘計量文化資源,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普遍建立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計量文化基地”,培育聘請10名以上“計量文化宣傳大使”。做好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收集、整理、保護等工作,培育計量文化產業。
?。ㄊ牛┘訌姍z查和考核評估。加強計量工作績效考核,將依法履行計量職責和公益性計量工作情況作為市質量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加強對各地的督促檢查,確保取得實效。市場監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的意見》和本實施意見落實情況跟蹤監測,2025年底前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在此基礎上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提出下一階段計量發展的目標和重點任務,重要情況及時報告。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