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推進內河船舶運力結構調整,繼續做好內河船型標準化工程。加快老舊落后船型淘汰和更新改造,加強船舶洗艙水管理。按照江蘇省關于內河發展液化天然氣船舶的相關要求,有序推進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鼓勵水上液化天然氣加氣站建設。提高港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大力推進港口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港口水平運輸機械“油改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以及南京港等油碼頭配備油氣回收裝置。(市交通局、南京海事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南京港口集團)
(三)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組織優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1.落實公交優先戰略,開展城鄉客運一體化統籌規劃。合理確定城市公交、市鎮班線、鎮村公交的功能定位、線網布局、換乘體系等,積極探索開行都市圈節點城市主城間“點對點”直達城際公交?;拘纬梢攒壍澜煌楣歉?、地面公交為主體、公共自行車和輪渡為延伸、出租汽車為補充的多種客運交通方式高效整合、運行可靠、服務優質的大公交網絡。積極發展循環公交、社區接駁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務,鼓勵汽車租賃企業使用新能源車輛提供分時租賃、異地還車等多元化汽車租賃出行服務。建設與公共交通銜接良好、使用便捷、運轉高效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基本建成功能齊全的公共自行車調度體系和維修體系,服務市民低碳出行。(市交通局、市城建集團、市地鐵集團、市公交集團,各區政府)
2.構建“優勢突出、運轉高效、綠色低碳、安全可靠、公平開放”的貨運物流服務系統,打造海港和空港樞紐型經濟品牌。加快鐵水聯運、江海轉運、空陸聯運發展,力爭實現“十三五”末鐵水聯運量達到1000萬噸。江海聯運量年均增長10%。發展“互聯網+物流”、城市共同配送、農村物流、冷鏈貨運等新興業態,推進跨區域甩掛、企業聯盟甩掛、網絡型甩掛、干線運輸與城市配送銜接甩掛等項目。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港口物流園區的建設,延伸物流產業鏈。在江北新區、空港園區建設現代化快遞集散中心,形成集中倉儲、分揀處理、快速集散、統一配送等服務功能。(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發改委)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3.加強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準入和退出管理,認真落實《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09年第11號)及其配套文件,對從事道路旅客運輸、貨物運輸經營活動的車輛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燃料消耗量檢測合格的車型方可進入道路運輸市場,禁止不達標車輛進入營運市場。(市交通局)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四)加快推進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技術創新與服務體系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1.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推進各部門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深化“互聯網+”在出行服務、貨運物流服務中的應用,加快“綜合運輸管理系統”建設,拓展公鐵水空和城市交通“一站式”綜合信息服務,依托城市智能門戶“我的南京”、百度等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多樣的出行綜合信息服務,大力推廣全民低碳出行綠色積分活動。提升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功能,全面實現南京都市圈客運聯網售票。加快公路網運行監測體系建設,推進普通國省公路重要節點監測全覆蓋。完善提升智能公交系統建設,深化公交一卡通跨省市互聯互通。加強鐵水聯運、江海轉運、公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的信息整合,加快推進電子口岸建設。推進建設內河干線航道船閘電子收費系統(ETC),實現100%的覆蓋率。(市交通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依托省市綠色(低碳)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等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開展交通運輸能源節約、資源節約、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新能源利用等領域關鍵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及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技術服務。大力推進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技術、產品、工藝的標準、計量檢測、認證體系建設。開展公路、航道養護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推廣運輸裝備維修技術和操作人員培訓新技術、新設備。(市科委、市交通局、市經信委、市質監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