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大力發展新能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現實選擇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白 雪2023-07-11 11:33

      新能源發展的新動能蘊藏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路途上,集中呈現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圖景中。近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易躍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新能源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從裝機規模還是電量占比來看,較之‘雙碳’目標的要求都還有很大距離,新能源必將持續大規模發展。”
       
      加大力度開發利用非化石能源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發展紀錄不斷刷新,今年將邁上新增裝機1.5億千瓦新臺階。那么新能源階躍式發展的動力是什么?能否驅動新能源持續大規模發展?
       
      對此,易躍春解釋:“從能源發展角度看,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滿足能源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同時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現實選擇。”
       
      當前我國碳排放占全球的30%左右,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未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能源需求特別是電力需求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保持持續增長。既要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還要在碳達峰后以遠少于發達國家的時間實現碳中和,就必須加大力度開發利用非化石能源。在易躍春看來,由于水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受站址資源約束增量有限,只有大力發展資源充足、場址靈活、產業鏈有保障、經濟性好的新能源,才能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目標,保障“雙碳”目標實現。
       
      我國風能、太陽能資源充足,考慮場址基本要求的風電、光伏發電技術可開發量分別達到109億千瓦、456億千瓦,潛在年發電量接近100萬億千瓦時,能夠滿足我國能源電力需求增長和化石能源替代。易躍春表示:“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設備技術水平先進,產業鏈集成制造能力強,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有較高保障。此外,新能源開發利用成本快速下降,風電、光伏發電也已全面實現無補貼上網。與此同時,新能源發電成本主要為設備一次投入,投運后無燃料消耗,發電成本穩定,不受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影響,夯實了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經濟性技術。”
       
      “從推動高質量發展視角來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新能源行業主動作為。”對此,易躍春進一步解釋說,一方面,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將發展新能源作為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的主要抓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我國新能源產業要不斷創新突破,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先進制造業、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新能源發展將形成新的增長引擎。
       
      此外,在易躍春看來,新能源產業可以成為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支點。2022年,我國光伏產業總產值2.2萬億元左右,鋰電池行業總產值超過1.2萬元,硅片、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和鋰電池四類主部件出口額超過7000億元,同時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能夠支撐我國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并為全球減排作貢獻。
       
      建立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規劃體系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全面進入市場化、高質量發展階段,易躍春認為新能源發展的促進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用地保障。在加強新能源資源開發儲量評估基礎上,統籌發展與安全,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中預留新能源可開發利用布局。同時完善新能源用地政策。
       
      二是建立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規劃體系。統籌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發展為核心的新型電力規劃理論和方法體系。以全國新能源資源普查評估為基礎,統籌資源情況、開發成本、消納能力、送出條件、電價水平等,優化開發布局和電力流向,系統性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三是加強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大力推動常規水電擴機改造,全面實施現役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提前謀劃超前布局抽水蓄能,有序發展新型儲能,支持可再生能源與氫能融合發展,激勵負荷側調節能力建設,提升負荷需求側響應水平。
       
      四是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可再生能源法修訂工作,形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進步水平相適應的法律保障。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支持可再生能源產銷結合,挖掘分布式新能源發展潛力。完善電價機制,推動電力現貨市場與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協同運行,更好體現靈活調節能力。加快環境市場建設,體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價值。
       
      未來新能源主要有三大發展方向
       
      近年來,新能源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面對巨大的發展需求,在易躍春看來:“哪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回歸本源,從新能源和電力系統的本質來探討。”
       
      易躍春認為未來新能源主要有三大發展方向:“一是節約土地資源、提高用地效率的開發場地創新;二是降低對大電網依賴、拉近電力生產與消費的發供用模式創新;三是降低對支撐調節資源依賴、提高新能源可調可控能力的技術創新。”
       
      關于新能源發展模式,《“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從新能源發展的底層邏輯出發提出“五個并舉”的思路導向,即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并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并舉,各種模式交叉互補、多元迭代,共同決定我國新能源發展格局。
       
      以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為例,易躍春表示,一方面,要保障大體量的綠色低碳能源供給,就要發揮大型新能源基地“集團軍”“主力軍”作用,推動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化、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海上風電集約化開發,另一方面,能源電力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滿足需求,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