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措并舉,有效防范產能過剩
針對當前電動汽車市場高企的產能過剩風險,一是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優化政府補貼扶持方式,加強行業監督管理。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產品進入目錄的技術門檻,改變當前補貼發放的“普惠制”,轉為“獎優扶強”,提高財政補貼的扶持效率;借鑒國外經驗,實施“汽車折價退款”的以舊換新政策。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標準。四是加大推廣宣傳力度,培育發展消費市場。加強示范推廣,進行消費引導;加快培育消費市場,支持國內過剩產能“走出去”,加快培育知名的電動汽車自主品牌。
(二)加強科技創新,破解電動汽車關鍵技術
為了破解電動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瓶頸,一是加強動力電池相關技術攻關。要繼續優化電池組技術研究;強化電池循環使用技術研究;提升鋰電池性能研究。二是強化電機相關技術攻關。著力加強永磁電機技術研究;提升電機數字化水平。三是加強充電相關技術的研究。著力開展車載充電和電力管理兩方面的技術研究,著力解決充電對國家電網產生的負面影響問題,研發智能電網,轉變傳統供電方式,實現電能的高效利用。
(三)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電動汽車推廣與應用
針對當前電動汽車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配套設施落后等短板,一是加快完善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各地應將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納入當地城鄉建設規劃中統籌考慮,科學布局,提高充電設施密度和廣度。二是加強充電設施標準體系建設。發展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汽車制造企業的作用,加快充電站、充電機、供電系統和電網等的建設技術標準、整體規劃、配備數量等關鍵指標的制定,出臺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充電設施國家標準。三是加快充電設施建設,重點發展更換電池式充電模式,即租賃電池模式。
(四)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能,促進電動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針對電動汽車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是推動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評價力度與深度,要求電動汽車整車企業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在動力電池生產出來以后和裝車前,必須對動力電池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測試考核評價,以便及早發現問題,消除安全隱患;二是加強對于國內純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和碰撞測試,特別是強化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電解液泄漏、電壓安全、觸電保護等電氣安全的全面測試,鼓勵相關企業獲取E-NCAP碰撞測試五星安全證書等;三是繼續強化電動汽車企業在各個環節的質量主體責任,保障材料、電池包、電芯、整車等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電池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強動力電池的消防安全研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