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印發了《關于開展
碳足跡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從市、行業、企業開展多層次
試點探索工作。
簡單來說,碳足跡是我們生產生活中
碳排放的“痕跡”,用來衡量個體、組織、產品或國家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當人們精確了解到每天的企業生產和衣、食、住、行對應著多少碳足跡,有助于選擇更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山東是能耗大省,做好
碳減排意義重大。若能用好碳足跡這一重要工具,將收獲內外雙重利好:對內促進
綠色低碳轉型,對外賦能出口貿易發展。
對內而言,碳足跡核算是摸清重點行業“碳家底”,算好“減碳賬”的重要手段。一件產品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生產加工,再到銷售,整個生命周期的各環節涉及不同程度的碳排放,通過精確核算產品碳足跡,企業可以發現生產過程中的高碳排放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
節能減排措施,如采用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使用
清潔能源等,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碳排放,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對外而言,碳足跡認證是產品出海的綠色通行證。當前,許多發達國家明確要求供應商提供其商品的碳信息,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規則將碳足跡納為必要的考核指標,以產品碳足跡為核心的“碳壁壘”正成為新型國際貿易壁壘。盡早計算產品的碳足跡,有助于企業滿足國際市場的要求,提升產品競爭力。
碳足跡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才能算得清?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建立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設是其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通知》,山東將選取鋼鐵、輪胎、紡織行業,開展碳足跡數據研究,編制碳足跡核算報告,形成山東省重點行業碳足跡因子,同時將建設省級碳足跡因子數據庫,指導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報送產品碳足跡因子,與國家數據庫形成銜接和補充,推動實現對重點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統籌管理。
為了讓獲得的碳足跡數據更為精準,山東將開展產品碳足跡數據質量計量支撐保障體系試點,在關鍵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提升、計量測試和評價技術研究等方面發力,加快碳排放量直測等關鍵計量技術研究與應用,編制重點行業碳排放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檢定和校準等技術規范,讓碳足跡摸得清也算得準。
減碳不應只發生在供給端,消費端減碳同樣大有可為。在碳足跡試點過程中,山東將有序推進產品碳標識在消費品領域的推廣應用,引導商場和電商
平臺等主動展示產品碳標識。通過標識,消費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產品的碳排放情況,從而選擇更為環保的產品,既可促進綠色消費,也有助于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還可以通過環保出行、資源回收等方式,減少個人碳足跡,為社會增添更多含“綠”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