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谷歌主要來自數據中心耗電的能源相關排放量增長37%。因AI系統產生的用電需求,谷歌可能難以實現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凈值為零的目標。谷歌現在強調該目標“極其雄心勃勃”。
谷歌新近數據暴露了人工智能(AI)技術應用增長給硅谷巨頭帶來的“副作用”:過去五年,因為支持AI系統的數據中心擴張,谷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猛增48%。
美東時間7月2日周二,谷歌公布的年度環境報告顯示,2023年、即去年,谷歌的污染排放量達到1430萬噸碳當量,比2019年的基線水平增長48%,去年一年增長了13%。去年,谷歌主要來自數據中心耗電的能源相關排放量增長37%,占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占比最大、占75%的供應鏈排放量去年增長8%。
報告認為,去年的
碳排放量增長凸顯了,在投資大語言模型(LLM)即相關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減少
碳排放的挑戰。報告承認,“AI未來對環境的影響”是“復雜且難以預測的”。報告預計,由于運行AI系統的基礎設施需求增加,供應鏈排放量近期內將繼續增長。
本周二的上述報告意味著,AI系統產生的用電需求讓谷歌面臨難以實現減碳目標的威脅。谷歌此前承諾,到2030年,讓所有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凈值降至零,并且屆時其運行的電網每日24小時全部由無碳能源供電。
而周二的報告警告,去年,一些
清潔能源項目“終止”降低了谷歌獲得可再生能源的數量。
谷歌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Kate Brandt在報告中表示,谷歌仍致力于實現以上2030年的目標,但強調該目標“極其雄心勃勃”。Brandt稱:“我們的確仍預計,在回落到到自身目標之前,我們的排放量先將繼續上升。”她還說,谷歌正在“非常努力地”減少排放,包括簽署清潔能源協議,AI也為解決氣候問題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媒體指出,谷歌、亞馬遜、微軟這些硅谷巨頭此前公布了對AI領域數以百億美元計投資的計劃,這已經引起氣候
專家擔心,密集耗電的工具和系統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華爾街見聞本周稍早提到,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特別是LLM和生成式AI的興起,科技企業對電力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他們開始爭搶核電資源。約三分之一的美國核電廠所有者正與科技公司洽談,為新建的數據中心提供電力。其中,亞馬遜云服務AWS正與美國最大核電廠運營商Constellation Energy接近達成一項直接供電協議。今年3月,AWS還以6.5億美元收購了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座核電驅動的數據中心。
這種核電-科技巨頭聯姻在美國多地引發了爭議,一方面,核電與數據中心的結合能夠把電網中最可靠的電力與最富有的客戶匹配起來,而且,這種新型的"廠網合一"安排意味著數據中心的建設速度可能大大加快,因為幾乎不需要新的電網基礎設施。數據中心還可能避免支付占據電費大頭的輸配電費用。
另一方面,此類供電協議也意味著,科技公司并非通過增加新的
綠色能源來滿足其飆升的電力需求,實際上是在轉移現有的電力資源。數據中心可能會從電網中抽走穩定的發電資源,加劇美國多地日益嚴峻的電力可靠性問題,并推高電價。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