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產品
碳足跡核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空缺的問題,多位
專家日前建議,充分考慮我國各類產品對
碳足跡的需求程度,以市場主導、急用先行為原則,優選出一批產品進行碳足跡核算標準研究,先試先行。
生態環境部等15個部門近日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秾嵤┓桨浮诽岢黾涌旖⑻甲阚E管理體系,形成
綠色低碳供應鏈和生產生活方式。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建立完善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跡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制定發布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制定出臺1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到2030年,碳足跡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制定出臺2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覆蓋范圍廣、數據質量高、國際影響力強的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基本建成。
產品碳足跡是產品從原材料獲取、生產、運輸、使用到最終處置/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溫室氣體排放總和,是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已先行推動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和認證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
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
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摸清生產端“碳家底”,有助于推動供應鏈全鏈條
碳減排。他認為,碳足跡以標識形式向消費端進行展示,增強產品品牌價值的同時也能培育低碳消費習慣,有利于推動形成“由點到鏈再到網”的全社會減碳模式。
“針對當下我國產品碳足跡核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空缺問題,亟須立足國情統籌做好產品碳足跡標準國際接軌工作,確保標準制定符合國際準則,同時符合我國行業的實際特征。”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勝說。
今年3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發布關于征集“新三樣”碳足跡國家標準項目提案的通知,醞釀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碳足跡國家標準。市場監管總局明確,將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逐步開展產品碳足跡等碳標識認證。
陳勝介紹,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已逐步開展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充分考慮我國各類產品對碳足跡的需求程度,以市場主導、急用先行為原則,優選出一批產品進行碳足跡核算標準研究,涵蓋水泥、電解鋁、光伏組件、平板玻璃、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產品,先試先行,為后續系列標準的制定提供借鑒參考。
碳足跡核算涉及諸多領域和復雜的核算規則、計量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推進碳足跡有幾個難點,一是產業鏈的上下游關聯性。所有的碳足跡必須要從產業鏈上來綜合核算,然后對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環節進行核算,跨區域、跨部門、跨企業的事情比較難;二是核算方法和標準的統一問題。因為碳足跡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區域、不同產品,而目前,各部門的核算標準和
方法學,有的缺乏,有的不銜接等。
田春秀表示,加快推動碳足跡工作基礎建設,會同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和重點產品核算規則標準,發布基礎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產品碳足跡因子,讓碳足跡工作“有章可循、有數可用”。
同時,加快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分級管理制度、碳足跡信息披露制度建設。選取有條件的地方、行業針對碳足跡工作重點任務開展
試點,創新政策和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形成重點產品碳足跡工作“全鏈條”以及碳足跡工作“重點環節”的良好實踐。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截至目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近日先后印發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督K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提出,全鏈條推動產品碳足跡的標準建設、核算、標識認證和應用場景開發。到2025年,出臺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力爭完成400個產品碳足跡核算。到2030年,全省產品碳足跡管理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電池、光伏、鋼鐵等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得到廣泛推行。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負責人在解讀《實施方案》表示,碳足跡涉及多個行業、多種產品、多個環節、多個領域,需動員社會主體廣泛參與。鼓勵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各方參與,最大程度構建各方聯動、共建共擔共享的工作格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