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主題為“走向
碳中和之路”的2024上海國際
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下稱“碳博會”)正式開幕。碳博會被認為是觀察
綠色低碳成果的最佳窗口。
證券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氫能、儲能等曾在實驗室里的技術,正陸續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在特斯拉展臺上,1:1還原的商用儲能系統Megapack首次對外展示。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一臺Megapack可存儲約3.9兆瓦能源,能夠滿足3600戶家庭1小時的用電需求,200多臺Megapack可組成一個儲能電廠,可儲存100萬度電。
今年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開工。據悉,該工廠預計2025年一季度投產,投產后Megapack年產量有望達1萬臺。當天,臨港集團已宣布采購首批8臺Megapack。
在碳博會臨港集團展區,近30家氫能企業展現了“制-儲-運-用”全產業鏈的技術成果??得魉拐钩隽艘惠v搭載了新一代氫燃料電池的牽引車。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目前同規格中首款能夠量產的氫燃料電池牽引車,目前正在路試,即將投入使用。
上海氫洋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廣旗下的氫能生活艙等產品。該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沙漠、戈壁等電力無法覆蓋的區域,公司技術可將天然氣轉化成氫氣供氫能生活艙使用,幾乎零排放且無噪音。”
目前,上海氫交易所正在籌建中,力爭2027年至2030年,建成國內綠色氫基產品交易中心、
價格中心。“籌建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臨港集團綠色發展與標準創新部總監孟祥生告訴記者。
除
清潔能源應用外,“
碳減排”也是碳博會上的熱點話題。作為一家專注于工業制造業
碳排放數據量化云計算的公司,上海易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鋼鐵行業的客戶覆蓋了全國40%以上產能。易碳數科副總裁張朝漾告訴記者:“目前,鋼鐵、有色金屬等基礎原材料行業,對
碳足跡核算工業軟件的需求比較迫切,因為如果基礎原材料的
碳足跡核算不清,后續終端產品的碳足跡也就無從核算。”
目前,工業生產碳排放量約占我國總碳排放量的28%,被認為是節能減碳的主戰場。“我國產品在外貿出口方面面臨著諸多碳壁壘,如果產品缺乏碳足跡,出口到歐洲可能會受限,這倒逼企業重視碳足跡核算。”張朝漾表示。
碳博會期間,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即將頒發衛浴行業首張產品碳足跡核查證書,寧波歐貝特衛浴有限公司旗下的帶底盆整體淋浴房產品碳足跡為290.75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
碳捕集技術同樣備受關注。巴斯夫展臺相關人士介紹,公司通過催化劑和吸附劑產品,利用一系列技術,可將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轉化成下游的高附加值清潔化工品或清潔燃料。
除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外,“碳減排”還關系到身邊觸手可及的
低碳生活。碳博會期間,晨光文具帶來了一系列環保理念文具產品,其中,主要材料為再生塑料的“環保記-減碳計劃”系列中性筆,每支筆可減少碳排放約49克二氧化碳當量。同時,不少參展商通過購買
碳配額抵消此次展區活動實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重大活動碳中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