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為一種評價工具,主要應用于評價和核算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即從搖籃到墳墓的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從搖籃到墳墓一般指的是從產品的原材料收集到生產加工、運輸、消費使用及最終廢棄物處置(ISO,1998)。目前比較常用的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可以分為下列三類(依據方法的系統邊界設定和模型原理):
(1)過程生命周期評價(Process-based,PLCA),該方法是最傳統的生命周期評價法,同時仍然是目前最主流的評價方法(ISO,199SETAC,1993,1998)。根據ISO頒布的《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ISO14040)(ISO,1998),該方法主要包括四個基本步驟:目標定義和范圍的界定、清單分析、影響評價和結果解釋,而每個基本步驟又包含一系列具體的步驟流程。過程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模型,基于清單分析,通過實地監測調研或者其實他數據庫資料(二手數據)收集來獲取產品或服務在生命周期內所有的輸入及輸出數據,來核算研究對象的總的碳排量和環境影響。對于微觀層面(具體產品或服務方面)的
碳足跡計算,一般釆用過程生命周期法居多。該方法優勢在于能夠比較精確地評估產品或服務的
碳足跡和環境影響,且可以根據具體目標設定其評價目標、范圍的精確度。但是由于其邊界設定主觀性強以及截斷誤差等問題,其評價結果可能不夠準確,甚至出現矛盾的結論。
(2)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Input-outputLCA,I-OLCA):克服過程生命周期評價方法中邊界設定和清單分析存在的弊端,引入了經濟投入產出表,這個方法又稱為經濟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Economicinput-outputLCA,EIO-LCA)。此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up-bottom)模型,在評估具體的產品或服務的環境影響時,首先‘自上’表示需要先核算行業以及部門層面的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水平,此步驟需要借助于間隔發表(非連年發表)的投入產出表,然后再根據平衡方程來估算和反映經濟主體與被評價的對象之間的對應關系,依據對應關系和總體行業或部門能耗進行對具體產品的核算。該方法一般適用于宏觀層面(如國家、部門、企業等)的計算,較少應用于評價單一工業產品。該方法優勢在于能夠比較完整地核算產品或者服務的碳足跡和環境影響。但是該方法的評估受到投入產出表的制約,一方面時效性不強,因為該表間隔數年定期發布,另外表中的部門不一定能夠很好與評價對象相互對應,故而一般無法評價一個具體產品,同時也不能夠完整核算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排放(運行使用和廢氣處理階段均不核算)。
(3)混合生命周期評價(Hybrid-LCA,HLCA),指的是將過程分析法和投入產出法相結合的生命周期評價方法,按照兩者結合方式,目前可以按照其混合方式將其劃分為三種生命周期評價模型:(A)分層混合、(B)基于投入產出的混合和(C)集成混合??傮w來講,該方法的優勢在于不但可以規避截斷誤差,又可以比較有針對性評價具體產品及其整個生命周期階段(使用和廢棄階段)。但是前兩種模型易造成重復計算,并且不利于投入產出表的系統分析功能的發揮;而最后一種模型則由于難度較大,對數據要求較高,尚且停留于假說階段。
需要定量評估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對于碳足跡的影響,以具體產品為研究對象,選取的傳統的過程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較為恰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