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完不成碳配額清繳 罰款完事?別天真了!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溫笑寒2022-03-29 08:27

      完成碳配額清繳,需要繳納成百上千萬元,若沒完成,只需要付出2萬-3萬元罰款的代價。如果你是控排企業主,你怎么選?
       
      伴隨著各地碳配額違規清繳處罰信息的公布,一些言論四起:完不成碳配額清繳,罰款完事。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清繳未完成為何被罰款?
       
      3月11日,浙江省新昌縣某熱電公司被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點名:由于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對這家熱電公司進行立案查處,并擬處罰款2萬元。
       
      近幾個月來,類似的處罰信息公開還有很多:黑龍江省伊春市生態環境局發現某熱電廠2019-2020年碳排放履約量超出配額,且未在2021年12月31日前足額清繳。經立案調查,伊春市生態環境局于對熱電廠罰款人民幣2萬元。山西省晉城市某熱電有限公司未在規定時限內繳清2019-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額,晉城市生態環境局依法進行立案查處責令該公司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并處罰金2.5萬元。
       
      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為99.5%。
       
      北京理工大學國際爭端預防和解決研究院副院長、法學教授龔向前告訴記者,“未能足額按時清繳碳配額屬環境違法行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為《辦法》)中明確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應當在生態環境部規定的時限內進行清繳,且清繳量要大于等于配額量。”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做好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后續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中明確,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需要于2月28日前完成本行政區域未按時足額清繳配額重點排放單位的責令限期改正,依法立案處罰。
       
      《通知》中還明確,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重點排放單位處罰信息,由作出處罰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據相關規定,向社會公布執法機關、執法對象、執法類別、執法結論等信息。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這樣的要求,能夠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環境權益。
       
      2萬-3萬元的處罰,輕不輕?
       
      仔細閱讀各地公布的處罰信息可以發現,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對類似企業的罰金數額位于2萬-3萬元的區間。這樣的處罰金額,符合《辦法》中相關規定。
       
      《辦法》第四十條明確,重點排放單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盡管罰金金額符合相關規定,但違法收益和罰金額度的不對稱性非常明顯。以伊春市熱電廠碳排放履約量超額案件為例,根據公開信息,這家熱電廠超出碳排放配額53625噸,并未按時足額清繳。按照2021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均價每噸42.85元計算,超出的配額價值約230萬元。
       
      2021年11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履約周期相關政策和工作情況。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負責人吳泓洋介紹,面對2萬-3萬元的罰款,部分履約缺口大的企業可能存在僥幸心理,有選擇放棄履約以罰代繳的想法。
       
      “從法律規定角度看,將罰金額度定于2萬-3萬元的區間,處罰程序較為便利,不需要組織聽證程序。”龔向前告訴記者,“按照《環境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如果對企業的罰金超過50000元,生態環境部門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生態環境部門需組織聽證。”
       
      “2萬-3萬元的應該還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為那些重點排污單位因超額排放所獲得的收益遠遠超過兩、三萬元,罰金目前來說主要是起到督促作用。”龔向前強調。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孫永平的觀點與龔向前一致,在他看來當前的處罰額度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履約機制中引入處罰的目的就是要讓企業不敢以罰代繳,不讓以罰代繳成為選擇。相比于歐盟市場和國內試點碳市場,全國碳市場的處罰目前來看相對還比較輕。”孫永平表示。
       
      罰款之外,還有什么嚴重后果?
       
      梳理征求意見情況可以發現,相關法律的制定也在不斷摸索調整未履約重點排污企業的處罰額度,但總體來看是處罰變重:
       
      2019年3月公開征求意見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為《征求意見稿》)中,未按時提交與其排放量相等配額,重點排放單位將被處以按照該年度市場均價計算的碳排放配額價值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而在2021年3月公開征求意見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簡稱為《草案修改稿》)中提到,重點排放單位不清繳或者未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調整前后,罰金金額變化還是相當大的。還是以伊春市熱電廠碳排放履約量超額案件為例:被伊春市生態環境局罰款2萬元的這家熱電廠,如適用《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規定,被處罰金額將會是碳排放配額價值的2倍以上5倍以下,即460萬-1150萬元的范圍。若適用《草案修改稿》的規定,罰金數額在10萬-50萬元的范圍。
       
      孫永平表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若出臺,將為碳配額履約、處罰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
       
      事實上,對于重點排污企業進行處罰并非是違規清繳追責的最后一步。盡管目前實踐中尚未出現相關案例,但理論上企業存在不按時履行生態環境部門責令改正決定的可能。
       
      《辦法》中對這一種可能也進行了規定,逾期未改正的,對欠繳部分,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
       
      舉例來講,若企業去年有1萬噸的碳配額未能按時足額清繳,被生態環境部門處罰后仍無動作,那么今年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配發碳配額時,這家企業配額總量會相應減去1萬噸。以2021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每噸42.85元的成交均價計算,這一變化意味著企業價值40多萬元的資產損失,而這便是未完成碳配額清繳的嚴重后果。
       
      龔向前告訴記者,碳排放配額的管理實質上屬于授益性的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即重點排污單位設定的財產性的權益,一旦企業違反了相關規定,行政主體對權益可以進行剝奪或者限制。
       
      “對企業下一年度的額度扣減,實際上是將授益性的行政行為進行變更,達到這個處罰的效果,督促企業履行按時足額清繳配額義務。”龔向前表示。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環境保護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  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