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加快構建
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建立能耗雙控向
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加快構建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體系。
《方案》提出,以將碳排放指標納入規劃為引領,以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為基礎,以建立碳排放雙控考核評價制度為抓手,加快建立行業碳排放預警、企業節能降碳、項目碳排放評價、產品
碳足跡應用等管理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全力保障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到2025年,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宣貫實施碳排放核算及產品碳足跡等國家標準,為全省范圍實施碳排放雙控奠定基礎。2026年起,全面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落實國家及省級各項制度要求,確保順利實現碳達峰目標。碳達峰后,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開展碳中和目標評價考核,進一步強化對各市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的碳排放管控要求,綜合施策確保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
《方案》明確,以能源和工業統計、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核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數據為基礎,以國家碳排放核算標準為依據,在電力、鋼鐵、焦化、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摸清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底數與減排潛力,建立統一的數智化
平臺開展常態化碳排放形勢分析監測,對碳排放增長較快的行業領域進行預警,及時采取從嚴管理、淘汰落后等措施,遏制不良發展勢頭。圍繞煤炭礦山、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產業的開發區和傳統高碳行業開展多層次、多領域零碳(近零碳)產業示范創建,探索形成減碳效益突出、地方特色鮮明的模式和路徑,為全省產業
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
《方案》強調,執行國家出臺的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規則標準,按需制定一批省級標準。落實省級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節能降
碳管理辦法,推動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落實節能降
碳管理要求。加強
碳計量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建設山西省
碳計量中心,制定一批適應全省產業特色的碳計量標準,推動能源和碳排放計量器具配備和檢定校準,不斷完善碳計量相關量值傳遞溯源體系。
《方案》要求,有序銜接國家政策,將碳排放評價有關要求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嚴把新上項目能耗和碳排放關,開展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綜合評價,將有關審查評價意見作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開工建設以及竣工驗收和運營管理的重要依據。按照急用先行原則,聚焦省內特色行業和重點產品,積極研究和制定省內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并爭取上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從“十五五”起,在五年規劃初期,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域和功能定位、產業和能源結構等因素,將國家下達我省的碳排放雙控指標合理分解至各市,推動各市完成碳排放雙控目標任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