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綠而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是用最少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發展,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共識。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強勁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這個承諾也是要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些都將有力地推進全球減碳的進程。”
一諾千金,言出必行。“雙碳”目標提出3年多來,中國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序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以負責任的大國擔當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贊譽。
2023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公約(UNFCCC)第28屆締約方大會(COP28)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針對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展介紹道,中國對全球能源轉型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到現在為止,風力發電的成本已經降低了80%,光伏發電成本降低了90%,這為全球大規模部署可再生能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由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現在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已經超過煤電裝機容量,這是能源結構的大轉變,我們要繼續加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最后爭取逐步替代化石能源。G20已經提出全球可再生能源要提高兩倍的目標,中國支持。”
本世紀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1/4來自中國。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保持“雙增長”,為世界貢獻了更多的“中國綠”。
綠色發展不是替補選項,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放眼未來,中國探索的這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中國式”高質量發展道路,大有可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