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序推動工業領域碳達峰,加快實現工業領域
綠色低碳轉型,10月26日,四川省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一批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高標準建設國家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戰略支撐區,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到 2025 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 年下降 14%,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
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 —3—19.5%。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低碳優勢產業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
工業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確保全省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力爭有條件的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峰。
方案同時確定了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其中,建材行業碳達峰行動明確,加強產能置換監管,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
推動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等行業梯次有序達峰。推動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
因地制宜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電力、天然氣應用比重。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釩鈦鋼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提升工業副產品在建筑材料領域的循環利用率。
推廣應用全氧、富氧、電助熔、全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水泥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低阻旋風預熱器、浮法玻璃一窯多線、陶瓷干法制粉等節能降碳裝備。
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
到2025年,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下降1%以上。
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改造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低碳生產線,實現窯爐
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產業化示范。
鋼鐵行業碳達峰行動明確,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審查等相關規定,切實控制新增鋼鐵產能。
促進鋼鐵行業流程結構優化,推動工藝及裝備綠色升級,實現資源能源高效利用。強化產業協同,構建
清潔能源與鋼鐵產業共同體。大力推進非高爐煉鐵技術示范,提升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廢鋼電爐工藝。
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高強高韌、耐蝕耐候、節材節能等低碳產品應用比例。加強高爐低焦比、高煤比冶煉技術研究應用,鼓勵開展高效球團礦生產工藝、溶劑型球團生產、高爐高效使用生塊礦等爐料的研發應用。
鼓勵節能型煉鋼、鋼化聯產,探索開展氫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等
試點示范,推動低品位余熱供暖發展。
到2025年,廢鋼年加工能力超過1500 萬噸,短流程煉鋼占比達40%以上。
化工行業碳達峰行動明確,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嚴格項目準入,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嚴格控制尿素、磷銨、燒堿、黃磷、電石等行業新增產能,禁止未納入國家產業規劃的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建設,發揮天然氣資源優勢,加大天然氣(
頁巖氣)勘探,增強原料供應能力。
穩妥有序發展天然氣化工和鈦鋰鉀化工,大力發展氫能源化工和以動力電池材料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引導企業轉變用能方式,鼓勵以電力替代煤炭。
調整原料結構,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副產氫氣利用,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開發可再生能源制取高值化學品技術。
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石化化工與煤炭開采、冶金、建材、化纖等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煉廠干氣、液化氣等副產氣體高效利用。
鼓勵企業節能升級改造,推動能源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推動氫能多元利用。
到2025年,煉油、乙烯、電石等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30%,合成氨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15%。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