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在巴黎參加氣候大會的朱民,意識到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巨大威脅。
“這種威脅不只是生產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的發展問題,全球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挑戰。”他說。
2011年,朱民正式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職位,成為史上首位進入IMF高層的華人。五年之后,卸任后的他選擇回到祖國。此后的七年時間里,他在清華大學給學生們上課,一起做研究。而他的心,始終沒有離開過全球最重要和前沿的一些議題。
“我之前做了很長時間金融工作,現在年紀大了,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把學到的東西傳給下一代。”朱民說道。
朱民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16歲的朱民在上海郊區的一家食品廠當知青。盡管白天工作十分勞累,晚上他仍然堅持讀書和學習,還會用空余時間拉小提琴。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26歲的朱民走進了考場。他以數學滿分、英語也幾乎滿分的成績,被復旦大學經濟系錄取。之后,朱民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繼續深造并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
此后,朱民主要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和宏觀經濟方面的工作。2003至2009年,他擔任中國銀行副行長;2009年10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半年后,58歲的朱民出任IMF總裁特別顧問,后擔任了5年IMF副總裁,成為首位進入IMF高層的中國人。任職期間,朱民負責97個國家的宏觀督導,需要批審這些國家每年的宏觀報告,每年要出差100天以上。
除了在金融領域方面造詣頗深,朱民近年來也非常關注氣候變化議題。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于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
2023年的今天,碳中和已經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最迫切和重大的議題之一。作為具有經濟、政治監管經驗,深諳國際金融體系運作的資深
專家,朱民認為,碳中和將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起到顛覆性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能源部門的顛覆和革命,而是整個經濟變化和科技創新最主要的推力。
朱民現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不久前,朱民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著名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帶領中外頂級專家團隊撰寫的《擁抱
綠色發展新范式——中國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人類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規模巨大、如此完美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顛覆,碳中和帶來的‘范式變更’將持續驅動科學技術、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重大變化。”近期,朱民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如此說道。
報告在新的綠色發展范式框架下,重新思考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如價值理論、財富的內涵和測度,以及個人和集體行為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范式下碳中和轉型的政策原則,構建了新發展范式轉變對于重塑中國重要經濟部門和系統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含義,并討論了轉型過程中體制機制、金融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實現協調和平衡的轉型。同時還針對實現碳中和的關鍵領域所面臨的挑戰,給出了相應政策建議和解決方案。
采訪中,朱民還談及全球視野下碳中和的國際合作競爭和治理,他說,中國將必然成為全球碳中和的核心參與者,推動全球碳中和是加大與世界合作、學習世界經驗、分享中國理念、履行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機遇。
以下為專訪全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