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高溫氣候問題已不可回避
楊震寰表示,2022年超級熱浪席卷全球,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了四五成,同時歐洲萊茵河幾乎干枯,萊茵河的觀光行業已經全部消失,再往東,美國密西西比河也幾乎干枯,部分流域的水位人都可以走過去,不需要過橋。
“全球氣溫高升也帶來了非常干燥的氣候,在這種極端天氣下,重慶山火頻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部分地區都在7月份出現了40度以上的高溫,其中英國氣溫首次突破40度,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高溫已經造成1700多人死亡。”楊震寰說。
除此之外,氣溫升高導致北極的冰川融化,也造成了海平面的升高。“假設氣溫升高1.5攝氏度,人類就將面臨‘千瘡百孔’的世界。2000年以來海平面已經升高了27厘米,照這個速度來看,2050年邁阿密基本已經在水中,(高碳高溫)已成為全球不可回避的問題。”楊震寰說。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積極承擔全球責任,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楊震寰認為,全球都在為碳中和做努力,因為達成碳中和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唯一能改變目前高碳、高溫等問題的途徑。
但楊震寰同時提到,目前碳中和路徑解決方案,全球范圍內都缺乏成功的經驗,要不斷地嘗試。“換句話說,我們前面沒有道,也沒有車,想‘彎道超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說。
不過在
新能源領域,中國目前已經走到世界前列,為碳中和落地提供了強力支撐。楊震寰表示,在
新能源車領域,中國已經有超1000萬臺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而充電基礎設施全國累計已經達到398萬臺。風電領域,我國已經連續7年穩居全球首位,裝機容量突破了3億千瓦大關。
據公安部官網數據,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9萬輛。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48.5萬輛和528.0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其中在10月份,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8.5%。
“如果我們把中國廣闊的市場,和強有力的制造業相結合,我們中國很有可能會打造成全球前沿探索碳中和的基地。”楊震寰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